从上到下分别为侯军呈、沈其民、万春霞、高胜华、裘松伟。
打造“长三角时尚之心”
市人大代表、珀莱雅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侯军呈
2006年7月,珀莱雅落户吴兴区埭溪镇,在美丽的湖州播下了美丽的种子。2020年7月,埭溪打造“时尚谷”,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时尚谷”建设的直接参与者,非常乐意投身湖州的时尚事业。
为聚力推动“时尚谷”成为时尚美业的产业高地,我们将继续当好行业的“店小二”,当好宣传员,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在谷内,依托时尚美妆产业平台,不断完善全产业链,打造美妆集聚新高地。
为聚力推动“时尚谷”成为时尚健康的科创高地,我们将在“时尚谷”内探索共建美妆科技园、研究院、人才孵化中心等科创基地,带动招引青年人才集聚,形成化妆品高端人才培育机制,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叠加催生创新产业的“谷地”效应。
为聚力推动“时尚谷”成为美妆企业的品牌高地,我们将积极响应“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公开接受消费者体验、监督、咨询,全面开展“放心消费在浙江”放心工厂建设,推进“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打造以“品牌浙妆、时尚潮妆、功能特妆、生态美妆”为特色的浙江美妆,在湖州这片好风景里释放更多的时尚精彩,用“颜值”新经济助推打造“长三角时尚之心”。
“三步”融合助力共同富裕
市人大代表、南浔区菱湖镇党委书记 沈其民
南浔区菱湖镇是中国淡水渔都。近年来,镇党委始终坚持以渔业绿色发展为主导,带领全镇人民“三步”融合,助力乡村共同富裕。
一是渔旅融合,打造杨港渔痴渔醉风情街、竹墩沈氏文化旅游、省级湿地公园垂钓中心等特色渔旅结合项目,实现渔旅增收。二是产村融合,通过“跑道养鱼”“数字生态渔仓”等智慧化新型养殖模式,向市场提供安全放心的“健康鱼”,实现农户增收。三是土地全要素融合,通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充分唤醒农村“沉睡”资源,让农村闲置用地进一步焕发新价值,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作为人大代表,坚持为民履职。一是为“菱和振兴”出谋划策,对应镇六大专班,把人大代表划分六个小组,为“菱和振兴”贡献代表的智慧和力量。二是为“社会和谐”筑牢屏障,持续发挥“代表妈妈”“代表爸爸”的作用,不间断开展服务西藏生、助推民族团结活动,引导社会力量为西藏生提供服务,让共富在菱湖开花结果。三是为养好“共富鱼”开辟路径,充分发挥农民代表作用,不间断地开展鱼病防治、渔技培训等,给老百姓传授好的养鱼经验和鱼病防治的经验。
推动更高水平良法善治
市人大代表、浙江广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万春霞
习近平法治思想来源于伟大时代、植根于现实沃土,在推动更高水平良法善治的时代进程中彰显出伟大的实践品格和磅礴的实践伟力。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我们责无旁贷。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法律工作者,要回答好三个问题。
一是努力回答好“站位”之问。我们既要认识到“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又要秉持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我定期进联络站接待群众、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急难愁盼,及时形成意见建议并反馈,努力做好群众“代言人”。
二是努力回答好“能力”之问。作为一名执业20多年的律师,我始终把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去年,我提出了《跨境工伤保险理赔已成民生新难题 建议进一步明确相关操作规程》,该建议经全国人大代表潘美儿递交给了全国人大,并得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书面回复,我深感荣幸。
三是努力回答好“初心”之问。人大代表要有“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将定期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宣传宪法及法律知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帮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市人大代表,长兴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高胜华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党代会、市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目标举措,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主要采取两项举措。
举措一,以“代表亮身份”为主线实现民主“全覆盖”。在现有“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络室”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代表亮身份”全覆盖,让代表架起党委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及时收集民情民意,及时传递党的好声音、好政策,真正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举措二,以“数字化+全闭环”双引擎助力民主“全过程”。充分利用数字化改革这一契机,鼓励群众有事线上找代表,利用数字化分类转办系统,及时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同时,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督办闭环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办”的机制,落实群众的建议意见,并及时地反馈。
通过以上两项举措,长兴人大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切实把代表与人民物理距离的“天然优势”转化为与群众心心相印的“实践优势”,真正让代表有参与感、成就感,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信任感,为开创“富美长兴”美好未来,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贡献力量。
以优势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市人大代表,安吉县孝丰镇横溪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裘松伟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率先制定实施城乡一体化纲要;从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未来5年,我们立足根本,以“四个不出村”乡村治理为基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做精做细“茶叶、竹叶、绿叶”三大基础产业,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村集体经济强起来。
第一要突出品牌效应。我们生产的“紫沟坞”牌安吉有机白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横溪坞村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为增加茶农的收入,我们通过与本村茶农签订订单合作模式,让他们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要深挖笋竹经济。横溪坞通过山林流转将全村300多户竹农的7000多亩竹林折价入股,成立毛竹股份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按股分红。接下来,我们要新辟合作社的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竹林碳汇项目。
第三要做活乡村旅游。利用自然风光和森林资源,大力发展休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更多的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乡村旅游发展再增实力。
文字整理/陈颖 图/项飞 王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