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熠烨
本报讯 每逢周六上午,德清县乾元镇家门口青少年宫里,总会聚满前来学习绘画的孩子。而隔壁的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则传来阵阵悠扬的合唱声。刚送完孙女的退休教师胡阿姨快步走进合唱团,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以前带孙女,自己的爱好就得放下。现在好了,两不耽误!”这其乐融融的场景,正是该镇人大助力唤醒“沉睡”资源,推动“一老一小”服务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一老一小”事关千家万户,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镇人大高度重视“一老一小”服务提质增效问题,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点驻点接待、组织代表实地调研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全面摸清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溪街社区古戏台民意收集点组织代表每周三开展驻点接待,在城市记忆馆民情观察点安排代表开展实地走访,通过这些方式,敏锐地捕捉到了老年大学课程紧缺、送好孩子无处可去、卫生院住院楼大量空置、社区失能老人一床难求等多个问题。”镇人大主席施强介绍道,“这些看似零散的诉求背后,其实就是‘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不足的共性问题。”
在前期调研和意见征集的基础上,镇人大多次在北片人大联络站民情直通点组织多方会谈,详细听取人大代表、群众和有关部门意见建议,最终将“整合闲置资源,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作为今年年度监督议题,推动“一老一小”提质工程成为镇民生实事项目。
为了更好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镇人大采取了全过程、嵌入式、常态化的动态监督模式。各级人大代表手持监督清单,对医康养中心建设、家门口青少年宫等核心项目开展专项视察15次,现场协调解决问题40余个;具有医疗、教育、建筑等专业背景的人大代表则被邀请“嵌入”项目评审、施工各环节,为项目建设提供专业建议;依托“代表有约”机制,推动养老照料中心闲置日托区改造成为舞蹈室,实现“孩子周末用,老人平日用”的错峰共享。与此同时,镇人大还将审议意见、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等转化为高质量代表建议,推动解决了长护险衔接、公益定价、适老化改造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现如今,社区阵地使用率翻倍,医康养中心床位入住率超85%,老年学校服务人次大幅增长,投入不多的青少年宫收获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在人大的监督和推动下,乾元镇成功实现了“沉睡”资源的有效激活,不仅节约了公共财政支出,更让“一老一小”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整合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