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国家首批”,湖州推动户外运动事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绿水青山间演绎“速度与激情”

湖州日报 2025年11月06日

  安吉云上草原滑雪场。记者 项飞 摄

  第二十二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在南太湖新区举行。记者 项飞 摄

  “人文潞村,向绿而行”2025 潞村生态探索跑现场。记者 李则名 摄

  “穿越西塞山·奔向大莲花”西塞山越野赛。记者 李则名 摄

  在南浔古镇举行的国际桨板公开赛。

  记者 李则名 摄

  长兴县太湖9号公路秋日骑行活动现场。通讯员 邹黎 摄

  文/记者  李则名

  随着一声发令枪响,一众参赛选手在欢快声中沿着蜿蜒的田园步道快速奔跑,共同扎进景色宜人的江南水乡之中。这充满活力的一幕,就发生在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村近日举行的“人文潞村,向绿而行”2025潞村生态探索跑开跑现场。

  盘点近年来湖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少不了马拉松、徒步、登山、滑雪、骑行等户外运动。这些在绿水青山间持续演绎的“速度与激情”,不断吸引全国各地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走进湖州、了解湖州、喜欢湖州。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名单的通知》,确定将湖州“南太湖—莫干山”品质休闲户外运动目的地纳入名单,予以重点支持。这份《通知》专门明确,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不是“试点示范”或“挂牌命名”,而是对有户外运动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地区予以更加精准的支持和赋能,是以点带面推动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未来,湖州将围绕“品质休闲”这一关键词精准发力,推动户外运动事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入选“国家首批”,湖州有哪些优势?连日来,记者展开调查,在走访中找寻答案。

  湖光山色的生态优势

  秋日暖阳下,周末组个“去班味”的户外局,踏上旷野,爬上山峦,闻草木芬芳,看云卷云舒,正是当下年轻人用来锻炼筋骨和释放情绪的新途径。社交媒体上,“户外运动”话题拥有超300亿的浏览量,其中“去哪骑行”“江浙沪徒步宝藏攻略”“这个户外运动地点真的不是北欧”等热门话题都提到湖州。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介绍,湖州的地形可以概括为“五山一水四分田”,兼具秀美的湖光山色和舒缓的水乡田园,即山地丘陵占49.3%,平原占41.5%,水面占9.2%。这些优渥的生态优势既能为开展户外运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又能通过建设户外运动目的地进一步满足城乡发展的现实需求,为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提供新思路。

  开展户外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户外运动优势,势必要建立在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湖州这些年在呵护生态方面的成效很大。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0年,湖州在全国首创了68项具有鲜明标识度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逐步构建起立法、标准、体制、数智、文化“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些原创性改革涵盖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间接地为开展户外运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近些年举行的湖州马拉松赛事中,湖州依托原有沿线景观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同步串连长田漾湿地、小梅山等生态绿地,通过科学规划巧妙地把山水清丽、人文荟萃、生态典范的城市气质融入赛道规划,精心打造“一程看尽湖州美”的亲绿亲水赛道,从而不断放大湖州举办大型户外活动的生态优势。

  市体育局介绍,为顺应全民健身热潮,湖州各区县纷纷将户外运动与文旅、康养、体育培训等产业相融合,在把握好保护和利用关系过程中,立足自然禀赋引导户外运动项目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体旅融合的创新优势

  走进古道,来一场亲近自然的徒步;沿着太湖,享受骑行的畅快;泛舟湖上,感受水上运动的清凉……在拥抱自然中放缓脚步,享受运动之趣、饱览生态之美,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强健,也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记者通过发起网络问卷调查发现,50名年轻人中九成以上都认为户外运动是开启与自然亲密互动的一把钥匙,其蓬勃发展体现了人们对高品质休闲运动的旺盛需求。

  如何将这份需求转化成发展机遇?这些年,安吉县探索出了不少新举措。在该县海拔680米的铜锣山黄浦江源片区,森林覆盖率超85%,被网友誉为“天然的户外运动乐园”。2020年以来,当地通过资源整合,当地将报福、章村两镇的山水优势融合,打造年轻人青睐的滑翔伞基地,目前已建成4个起飞场、3个降落场,全年户外运动的飞行天数达300日以上。

  这股强劲发展势头下,黄浦江源片区不断加快完善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云上龙王山高山全季文旅度假综合体、寰宇低空经济文旅综合体等10多个户外赛事实体项目陆续落地;高山露营、古道徒步、山地骑行、水上乐园等多样化消费场景不断涌现,促进户外运动与文旅发展共融共舞。

  随着户外运动优质供给持续增加、消费场景不断丰富,德清县莫干山镇也在户外运动的差异化定位中找到了新方向,通过锚定“体旅融合”这一赛道进行突围。以不久前举办的2025凯乐石莫干山跑山赛为例,该活动带动周边住宿、餐饮、旅游等消费收入爆发式增长,过夜游客突破3万人次、促进消费近1亿元。

  “在传统观念中,山多水多林多的乡村不适合搞养殖、办工厂,往往很难兴旺。但优质的户外运动目的地,不仅能带动当地文旅发展,也能拉动更多产业打开增长空间,因此,因地制宜、解放思想,充分挖掘自然禀赋的产业价值,建设高品质的户外运动目的地,能带来多方面的发展机遇,架起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桥梁。”湖州市户外运动协会认为。

  深化交流的文化优势

  户外运动中,选手奋勇拼搏的身影与绿水青山的美景相得益彰;赛事活动里,市民热情好客的笑脸与志愿者专业周到的服务温暖人心。这些画面共同勾勒出真实、立体、好客的城市形象,让外界感受到湖州的开放与从容。

  当选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湖州近些年持续深化对外交流、积极承办各类户外运动赛事,努力展现精致从容的江南韵味。今年6月,来自全球20余所高校的队伍以水为桥、以舟会友,在吴兴区西山漾举行国际名校生态赛舟会。赛后,参赛选手还受邀走进湖州的景区景点,体验山水清远的自然禀赋和绵延千年的人文底蕴。

  一场大型户外运动赛事,既是运动健儿竞技交流的舞台,也是展示城市文化的新窗口。通过发掘户外运动这座“富矿”,湖州各地都积极“整花活”,不断擦亮“丝之源”“笔之源”“茶之源”“瓷之源”的美丽标识,精彩呈现“有朋自远方来”的热情。

  例如,南浔古镇景区近些年巧妙利用辖区的河道优势承办起国际桨板公开赛,借助赛事流量弘扬剪纸、蚕桑等传统文化,静态的历史建筑群也因运动的活力而被赋予新的观赏维度;南太湖新区多年举办全国极限运动大赛,并融合潮玩、非遗、乡村、美食等元素,持续优化综合性游客接待中心、餐饮、住宿等服务配套;长兴县在举办各类户外活动中,愈发注重古道、古树、民俗等文化展示,形成移步换景、景中蕴文的沉浸式体验,引导参赛者和游客了解当地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浙江省户外运动协会成员王宇看来,游客因户外运动而来,也会因文化而停留、消费,最终将关于湖州的美好体验,通过社交网络二次传播,形成文化传播的良性循环,从而完成从“被看见”到被“理解和记住”的升级。

  “户外运动,不仅是体育活动,更是推动友好交流的纽带。”我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湖州而言,承接办好各类户外活动和赛事只是短暂预期,提升一座城市的美好形象才是长远考量,也是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扮靓“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