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浔文脉闪耀进博会舞台

  记者  张斌

  本报讯  11月5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进博会开幕式现场的“灵动浙江”馆,南浔善琏湖笔制作、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参与文化展示,供与会政府代表、国际国内客商现场鉴赏、展示和销售。

  京杭大运河纵贯善琏镇南北,小桥流水,尽显江南水乡风韵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代代湖笔制作人们若水般沉静的性子。

  湖笔笔工们常说:“手在冷水里一泡就是一整天,人在笔料前一坐就是一辈子。”一支湖笔要经过前前后后120余道工序,其中最为复杂就是的“水盆”作业——不断梳理毫料,反复翻折、沾水、梳理,直到羊毛达到做笔头的标准。

  一支好笔的诞生,门道无他,唯有时间的沉淀。

  善琏湖笔,终是在一代代笔工恪守“精、纯、美”的准则中具备了“尖、齐、圆、健”四德,成就了“毛颖之技甲天下”的美名。

  湖笔制笔技艺也被完整保留了下来。2004年,善琏镇被命名为“中国湖笔之都”;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步入中国湖笔文化馆,眼前全是林林总总的彤管,历经两千年悠悠岁月,它们依然生动地矗立着,书就着小镇的传承与新韵。

  双林镇襟山带水,气候湿润,历来盛产蚕茧,缫丝业和生产绫绢的家庭手工业十分发达,洁白的蚕丝经过浸泡、翻丝、整经、络丝等二十余道工序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历经沧桑变化后,双林绫绢几经沉浮,最终依然在丝织品中绽放着瑰丽的光彩。

  1978年双林绫绢厂生产的仿古绢“走进”故宫博物院;2008年双林绫绢被北京奥运会组委会邀请,作为生产奥运会证书的原材料之一;2022年,双林绫绢被选定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获奖证书产品原材料之一;现如今,双林绫绢亮相进博会,展台前观众络绎不绝,纷纷对绫绢工艺赞叹不已。

  频频“出圈”的背后,是一代代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现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双林绫绢正在向全世界展现这朵“东方丝织工艺”奇葩的绝妙风姿。

  在进博会上,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对于许多参展的商家来说,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是老字号企业盘活带活,还能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进博会上国家间的人文交流也许能够带给他们一些启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近年来,非遗保护传承取得显著成效,在非遗保护传承上也实践出了“中国方案”。

  这场进博会上,不“难寻”的不止南浔,还有许多像南浔湖笔制作技艺和双林绫绢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传统工艺上创新设计,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传承方式。相信在未来,非遗将会继续在中国大地上焕发活力,铺展开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副刊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一村一警”破解新居民管理难题
专项监督看紧政府“钱袋子”
“共富菜园”留住村民田园乡愁
每日寄“廉”在身边
强化内审促发展
助农抢收
“廉助力”护航百日攻坚
医保兜底 守住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南浔文脉闪耀进博会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