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胥粮站

  ○ 许金芳

  眼下,蝉鸣桑树间,炽热炎炎,放在昔年,正是粮站最忙碌的季节。

  四季年年转,无胥粮站已废弃很久了,此下却触发了我去看看的念头。

  选择这个多云的天气。微风轻轻吹,我来到了故地。

  站在浣东桥的顶上西望,老远就看到浣纱溪南岸那棵爬满青藤的大朴树,被风吹动叶子,沙沙作响,仿佛是老朋友在向我招手。

  走过桥,独自面北坐在当年粮农挑箩扛包挥汗如雨,今天台阶上长了青苔的埠坎上,呆呆地看着浣纱溪的水向东流去。遥想当年,那条浣纱溪,流传着伍子胥的故事,2500多年里,行过漕船、官船,驶过民船、商船,淌过手摇船、机帆船,也走过无数渔船、鸬鹚船,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装粮的水泥船接着木头船,船挤船,塞满了河道。而今,那些船都烟消云散了,惟有浩荡的时光如浣纱溪水一样流淌。

  久之,走进了当年的贮粮区,苏式仓的残躯仍默然矗立在水泥场地的南北,屋檐下零乱挂满了晾晒的衣裤,成了在附近轻纺企业打工人的宿舍,场地上散堆着一捆捆白布匹。跨进留下我美好记忆的2号仓库,如今空空荡荡,蛛丝儿结满了木梁,惟有中间那座硕大的、锈迹斑驳的人字形铁梁,仿佛还在诉说当年贮粮大宅辉煌的往事。

  何为白驹过隙?何为世易时移?何为沧海桑田?此之谓也。时光流逝,而流水仍在,不由得让人感叹。

  1955年,无胥粮站成为鼎新区粮食管理所的收购点,收贮中转夹浦、后漾等地区的粮食,运输主要靠水路。

  粮站的前身是依法没收的地主房屋,有三个三丈宽的大硚埠。1970年,拆除部分地主房,以中间水泥场地为对称轴,南北建了二栋粉墙洋瓦(西洋风格的烧制瓦)、人字形屋山头,占地1372平方米,容量190万公斤,那时属最为“先进”的苏式仓(引进苏联仓型)。同时在西端改建翻修原地主房屋,既作粮仓又当围墙,东侧筑墙,左开红漆大铁门进出。尔后,又在浣东桥南堍新征土地建起一栋三开间苏式平房作为粮站职工的办公室。使办公区与贮粮区分开,办公区“7”字形,贮粮区呈长方形。

  近水楼台先得月,那年代我家吃口多,兄弟姐妹4个靠父母在生产队干农活挣工分养活并读书,粮站成了我家养家糊口的“钱袋子”。夏收秋收后,鼎新地区104国道东边的西蒋村、奕阜村、徐家桥等生产队的农民会天不亮就摇船来粮站交公粮卖余粮,浣东桥东西两边都是水泥船、木头船,办公区人声鼎沸。时间一到,粮站铁门打开,粮农们开始排队拿号,随着粮站人员“1、2、3……”的叫号,收购员拿根空心的铁钎子下到船上插进箩筐将稻谷抽出,捏起几粒丢进嘴里,一咬,合格,就开出条子,叫粮农用箩筐挑上去过称;要是收购员白眼一翻,不合格,还要挑到粮站的水泥场地上晒。过完秤,记好数码单后,粮农还要将稻谷挑进指定的粮仓,沿着铺在稻谷上的木板登上谷堆,将稻谷“哗”的一声倒在灰尘飞荡,气温很高的谷堆上,走出粮仓后,赶紧擦干身上的汗水,拿到工作人员签认单后,才算结束。交公粮卖余粮是件辛苦活,一般要整天,售粮人员要在粮站附近的农家借用柴灶餐具烧中饭。父亲人缘好,104国道东边的村庄都有友人,多个生产队的中餐一般以生产队为单位在我家做。作为回报,多余的柴,剩下的菜汤饭脚就留给我家。柴是些桑拳树枝,平时不舍得用,我家要留着过年。菜汤饭脚喂猪,因此,我家的过年猪总比村上人家的养得肥大。冬去春来时粮站要雇壮劳力装运稻谷。父亲是村上打谷包运粮的好手,一年能在粮站挣到100多元现金,够一家人全年零用。母亲夸奖过父亲,粮站规定,一个150斤的粮包从1号仓库扛到运粮船(约200米)能拿一块红竹爿,值3分钱,有一天父亲拿了300块红竹爿,挣到了9元多,可以买15斤猪肉。

  粮站沉淀着我的欢乐时光,是我读小学时与年龄相近粮站职工的子女柏云、显庭玩耍的乐园。粮站职工的食堂朝西开门,西北角就是粮站食堂淘米洗菜的石硚坎,从食堂门到我家只有50米,我家洗衣洗菜也常借用这个硚坎,星期天,食堂里的水泥桌是我们打乒乓球、玩扑克的地方。沿溪竹荡边有一堵挡风墙已圮毁,剥蚀出形态各异的浮雕。断壁残垣处,留有夯筑层,墙身与墙根篾黄一色,一些零星的如同虫窟一样的小洞点缀在墙上。油菜花开的时候,我们先找一根弯铁丝伸进墙上的小洞中,然后搅动铁丝,将蜜蜂捣出用玻璃瓶装了养着玩。有一年腊月连续下雪,积雪盖了地面厚厚一层,且多日不化,鸟雀们无处觅食,小伙伴们除了在粮站的水泥地上堆雪人、打雪仗外,还玩起了捕鸟。柏云偷取了他父亲保管的2号仓库的钥匙,打开了库门。大约过了个把小时,我们把仓库门关住,仓库内关着几百只鸟雀,有麻雀、斑鸠、白头翁、鹁鸪等。我们拿了竹把、竹杆齐心协力喊着叫着在仓库里追赶,鸟雀先乱飞,追了几十分钟,飞不动了,被我们擒捕了一网兜。现在想想,少儿顽皮,不知鸟类是人类朋友,同在蓝天下不应捕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登山(组诗)
无胥粮站
夏天的留言
山水(水墨)
舒适地相处
难忘外婆烫的那碗米粉
触到心底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