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翔
记者近日跟随南太湖新区投资促进局工作人员黄海再次走进凌昇动力电驱一期项目现场。临近交付期,他每隔两天就要来一趟。“越是收尾阶段,越要盯得紧。水电、消防、通风,哪个环节卡住,都会影响最终交付。”他边走边说。
来到一号厂房内,记者看到电驱总成产线正平稳运行,机械臂上下翻转,装配台流转有序,身穿蓝色工装的技术人员穿梭其间。这里已不再是半年前钢筋林立的工地,而是一座进入试产阶段的现代化车间。
这个总投资约11亿元、规划用地169亩的项目,建设电驱、电控、定转子等多条产线,全面达产后年产能将达90万台套,年产值预计突破40亿元。
自今年3月动工以来,项目建设就驶入了“快车道”。然而,建设过程中挑战不断。由于下游客商零跑整车生产计划提前,电驱部件也必须更快交付。原定整体竣工再移交的计划已不适用,如何实现“建成一区、交付一区”,成为摆在建设方湖州经开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面前的现实难题。“我们重新排布工期,采取多专业交叉施工、昼夜两班倒的方式推进。”项目负责人张洋指着正在进行机电安装与内部装修的厂房说,尤其要优先保障电驱和定转子区域完工。
多线同步推进带来了工序衔接等压力。“更大的考验来自水电配套。”在厂房配电房内,黄海再一次检查供电的各项指标,他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对电力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尤其是永久电接入,常规流程耗时较长,可能拖累整体进度。
发现问题不过夜,解决问题在现场。南太湖新区迅速启动“三会联动”机制,每周召开推进会、协调会,不定期召开现场协调会,多部门协同将临电临水审批周期压缩50%以上,并为正式用电接入开辟绿色通道,还安排了专员跟踪落实。
在多方协力下,项目6月实现6000平方米首开区交付,8月产线开始调试,迄今已试产电驱总成样机270余台,跑出了“半年试生产”的湖州速度。
目前,一号厂房已部分交付并投入试运行,宿舍楼与室外配套正进行基础施工,其余区域全面进入装修阶段,预计整体交付比原计划提前。“年底前,4条电驱产线、3条电控与定转子产线将全部进场,明年上半年有望达产。”刘启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