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困扰 老师来开导

看这所学校如何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困惑
湖州晚报 2021年06月03日 汤若静

扫一扫 查看更多内容

  H记者 汤若静

  本报讯 “老师,我朋友今天情绪很低落,你能帮帮他吗?”昨天中午,湖州市第十二中学的心理咨询室内,专职心理老师魏佳斌正在和学生交谈,谈话最后,这个学生也想让魏老师和自己的朋友聊聊。这个位于向上楼一楼的心理咨询室已经成了学校许多学生缓解情绪、释放压力的好去处。魏老师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着二十多年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能给这些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与帮助。

  “问题学生”怎么越来越多了?魏老师解释说,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进一步铺开落实,学生有了困扰,不再羞于启齿,而是大方求助,“以前谈到心理问题,学生们都以为是不正常的。现在他们都知道,心理问题就像感冒一样,只要及时干预,打开心结,就会化解。”

  记者了解到,湖州市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生入学后都要接受心理量表筛查。“通过普遍性地筛选与调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干预。”魏老师说,在每年的检测中,发现有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他们都会长期关注观察,加强家校联系,同时协同班主任即时开展心理干预,避免不良后果。

  在学校,学生的心理状态都处于动态监测之中。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男女两名心理委员,负责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每月填写《心理状况晴雨表》,反馈大家的心理辅导需求。八年级的心理委员小孙告诉记者:“有时候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很不起眼,和父母发生冲突了,成绩不理想了,甚至是被同学的一句话气住了。在心理委员的协调下,同学之间更容易坦诚相见,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减轻老师的辅导负担,这让我很有成就感。”每班的班主任也会和学生们在《心灵日记》上沟通,学生们写下自己的心情,班主任进行鼓励与回复。同时,每个年级一周都有一节心理课,还推出了就业指导、考试焦虑应对、感恩社会、孝敬长辈等方面的心理主题班会,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魏老师还告诉记者,当前不良亲子关系是不少学生的苦恼来源,学校也会组织这些学生聚集在一起,上一节同质小团体辅导课。在老师引导自我剖析与分享之后,孩子们渐渐放开心扉,互相交流自己遇到的问题,同时进行换位思考,缓解亲子矛盾。

  “心智健全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学校校长陈红英说,只有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方法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让他们的一辈子不在“疗伤”中度过,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