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警务”不负绿水青山

湖州晚报 2022年02月21日 俞黎新

  H记者 俞黎新

  鲁迅笔下的像小狗一样的动物“猹”、二十余年不见踪迹的貉、“鸟类活化石”中华秋沙鸭……2021年8月,浙江首个县级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成果发布,大家惊奇地发现,这些原本被误以为消失的“小精灵”,竟一直在安吉的绿水青山间,与人类比邻而居。湖州老百姓对此却毫不意外——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这个调查正反映出了湖州对自然资源的重视和保护。

  绿色发展,也早已嵌入湖州公安的底色里——

  以防为主,全国首创“生态警长”护美碧水蓝天;以打为基,连续7年深入开展“守青山、护绿水”专项行动;以治为要,2021年站在更高起点部署推进“生态警务”建设,更是将护航生态文明工作向纵深推进。

  行刑衔接 协同一体化

  夜幕中,一辆渣土车隆隆驶来,“哗啦”一声,倾倒下来的渣土四处飞扬,给湖州的秀美景色蒙上了一层“滤镜”。湖州地处浙苏皖三省交界地区,异地车辆过界非法倾倒固体废物情况屡有发生。湖州市公安局环侦支队支队长朱海金气得直拍桌子,非法倾倒固废不仅污染环境、破坏良田,更是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背道而驰。

  彼时,湖州公安正在探索建设“生态警务”,摸索出协同一体化、打击质效化、守护全警化、系统数字化和治理阵地化的发展路径。

  如何协同一体化?作为在2014年最早成立县区机构的湖州环侦支队,已和行政部门有过多次协作。自“生态警务”提出后,“行刑衔接”机制逐渐成为“金名片”之一,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行政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将发现的可能涉嫌犯罪的线索、案件移交给公安机关。

  对于移交的“渣土案”线索,湖州公安一一进行了侦查、打击,“但大多数只有简单处罚,治标不治本”。直到2020年9月1日新固废法施行,让朱海金看到了希望,可法律规定中对“固废”的认定,存在争议,如何解决?

  公安、综合执法等六部门随即召开会议,各部门都彰显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者的担当,下决心推动固废治理,形成了《关于办理非法倾倒渣土、建筑泥浆等固体废物案件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明确了案件处罚裁量标准。

  同筑生态文明之基的格局就此打开。湖州公安进行了跨区域统筹推进治理,会同周边地区公安、城市管理局联合签订《关于建筑垃圾管理执法工作交流对接会议备忘录》,构建查处联动、渣土溯源等5项机制,成功倒查建筑工地327处,有效推动属地落实渣土源头管控;自主研发的“城市反倒”模型,也实现了跨场景高效打击,破获非法倾倒建筑泥浆、固废类5人以上案件4起。

  守土有责 打击质效化

  2021年1月,市公安局环侦支队副支队长于侃在微信群里转发了一篇关于“COD(化学需氧量)去除剂”的文章。文章中讲的案子,是陕西省某污水处理厂使用“COD去除剂”处理污水,被认定为“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方式逃避监管违法排放污染物”,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对该污水处理厂作出罚款60万元、并对2名主要责任人予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COD达标排放属于业内‘老大难’问题”“湖州有没有这类案子”……虽然已是晚上9点多,微信群里还是瞬间热闹起来。“为了更深入研究生态环境相关犯罪类型,2020年我们和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专班,相互驻点,研究行业潜规则。”朱海金说,这个群,正是他们发现问题和讨论的平台之一。

  互帮互助,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对湖州的各部门来说,已是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这类案子没打过,怎么打?”“没打过也要打,万一涉及刑事案件呢?”朱海金说,不久后的专班会议爆发了激烈的争论,但这并不是坏事。正是在这样的争论中,大家决定摸摸底。

  没料到,这一“摸”,竟“摸”出了浙江省首例使用“COD去除剂”篡改监测数据污染环境案。2021年5月20日,长兴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查扣涉案“COD去除剂”1吨,长兴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系市级重点排污单位)非法超标排放废水,造成环境污染。

  这起案件在业内引起了极大反响,相关报道出现在了于侃关注的几十个生态环境公众号里。“别看这是一个很小的关注点,但它挑战的是生态保护的底线。”朱海金说,也正是在这样一个个小小的关注点里,湖州公安不断践行着守青山护绿水的铁军职责。

  德清公安破获全国首例违法使用ODS(消耗臭氧层物质)污染环境案;织里公安破获2020年全省最大一起跨省非法处置“废甲酯油”污染环境案。一系列敢为人先的“第一案”在湖州被破获……

  生态警长 警务联勤化

  沿着安吉县孝丰镇赋石水库,仰望叠峦群峰,云在翠竹之间穿行。可“水库警长”陶林龙却没有心思赏景。他紧盯着手机上的“生态卫士”掌上智能应用系统,找寻着目的地,“刚通过系统看到,水库边出现一个形似抓捕野生鸟类的工具,我得马上去核实一下。”

  这套智能系统,直接链接安吉县的333名“生态警长”,紧盯野生动物猎捕、运输、交易、餐饮等各环节。“果然有工具!”半个多小时后,陶林龙处理完工具,终于有时间俯瞰壮阔竹海。

  事实上,库区美丽的背后,也曾经历阵痛。这两年,“露营风”火了之后,库区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纷至沓来,带来遍地垃圾和人为破坏的同时,治安、交通管理压力也陡然增大。

  2020年,水库边建起一间红砖黑瓦的二层小楼,陶林龙也有了一个“新身份”——生态联勤警务站站长。“别看这座小楼面积不大,可它的作用却不小。”陶林龙介绍,它不仅破解了环境监管过程中执法力量薄弱、部门协调难等问题,也成为行刑衔接机制的落地点,凝聚行政部门和检法各方合力,打通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对水库的重点整治终于顺利开展,陶林龙联合环保、水利、综合执法等部门,开展巡逻、宣传、清理库边垃圾,并指导村里开展规范性经营,采用铁丝硬隔离、限流、开辟茶园、山谷营地,有力保护了饮用水源地。随之而来的是,村集体经济收入2021年同比上升50%,报警数同比下降32%。

  生态护航之路湖州公安走得坚定而从容,一个又一个符合地域特色的生态联勤警务站落成。吴兴区红丰市场生态联勤警务站,主打“放心菜篮子”;南太湖黄金湖岸生态联勤警务站,主打“太湖守护、文旅中心”;织里乔溇生态联勤警务站,成为跨省生态联勤警务站……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湖州公安践行“生态警务”,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前所未有的清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正在越走越宽,“生态之美更加彰显”的共富目标正从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