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韩四郎十足金”金箔
在记叙史实、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古典小说里,经常会看到对金叶子的描述。金叶子是什么?金庸曾在清代背景小说《鸳鸯刀》中提及一个情节:太岳四侠抢劫一名书生时,书童揭开一本旧书,太阳下金光耀眼,书页之间,竟夹着无数一片片薄薄的金叶子。正如金庸所描述,金叶子其实不是叶子形状的,而是书页状的。
金叶子是纯金箔制成,薄如纸,整张叠成形,有的成四摺页,有的成十摺页,从正面轧押印文。文字的形式都很类似,中央是店铺名、金成色,四角是地名。考古所见的金叶子,成色、大小、重量都相似,显然是有规范可依循,据测试,金的成色为97.018%,纯度甚高。
湖州市博物馆馆藏南宋“韩四郎十足金”金箔,系出土于1997年5月发掘的三天门南宋墓,长9.6厘米,宽3.5厘米,厚0.3厘米,二块总重78.09克。整块金箔片对折叠成长方形,正中打有“韩四郎”、“十足金”印记,四角靠边各打印“霸頭裹角”单行直书戳记。“霸頭裹角”是南宋京城临安的街名,位于现今的杭州羊壩头附近;“韩四郎”是金银铺或金银匠名;“十足金”显示黄金的成色。这是南宋时期的一种有价货币。南宋推行纸币,有交子、会子等纸币的印行,民间一般买卖仍通行铜钱,而官府在上供制度、专卖制度、税收制度中,往往以金银货币形式来计值,同时用为国费、军费的开支。由于价值高,通常并不直接参与商业交易,但也常用为赏赐品。韩四郎,似是杭州著名的金铺,出土金银货币钤其名号者甚多。霸頭、羊壩头等同一地名,是南宋临安店铺最密集之地,金银交引铺林立。这样保存完好、品相完好的金叶子,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又兼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都城纪胜》和《梦梁录》记载,当时京城临安城内有上百家金铺,韩家是其中之一。金叶子上的“花押”表示这片金叶子经过鉴定为“十分金”。显而易见,金银铺把负责人、店铺地址、成色等戳记到金叶子上面,目的是为了维护产品质量,提高店铺声誉,金叶子的铭文、尺寸、大小都有严格统一的规定,证明了政府对金银钱的制造管理有序。
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换的频繁和扩大,客观上需要一种大面值、便于携带、易于分割的贵金属实物货币,金叶子由此产生。今所见金叶子上的戳印铭文,与同时期金银铤上的铭文相同,这说明金叶子的使用性质与金银铤是一样的。可以说,这些南宋金叶子的屡次出土,对研究宋代的货币以及当时宋代的经济发展状况等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见习记者 姚玲利 整理
文中素材由湖州市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