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的柔波碧浪——《湖州晚报·散文诗月刊》十年之贺

湖州晚报 2022年07月30日 谢 冕

谢 冕 著名诗评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中国诗歌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州师范学院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H 谢 冕(北京)

  这里是湖州,它屹立在南太湖之滨。这里杂花生树,水草丰茂,四季有绮丽的风光。温湿的气候,加上人民的勤奋,这里不仅生产丰富的鱼米,而且生产智慧的精神和才气。南太湖的柔波碧浪,加上令人陶醉的吴侬软语,使这里人文传统鼎盛,成为历代名人以及华章荟萃之地。

  那一年,几位有识之士看中了这一方宝地,他们是中国散文诗的热心园丁,他们深知散文诗这文体适合这里的气候和土壤,硬是把它当作了栽培散文诗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青春的良田沃壤。几位富有远见的诗人和学者,联系上这里的最高学府——湖州师院,以及这里拥有广大读者的主流传媒——《湖州晚报》,他们开始了中国散文诗在新开垦的田野上的播种和耕耘。

  我有幸出席了十年前他们举办的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成立盛典,并且荣幸地应聘为该中心的学术委员会主任。从那时到现在,不觉已近十年的时光。在这个不短也不长的时间里,散文诗研究中心的专业而勤劳的园丁们,把一个以往不被注意的文体,做得繁花生树,满园春色,引来“群莺纷飞”。以湖州师院为学术依托,以《湖州晚报》为展示平台,年年月月,每期两个整版(“散文诗百年巡展”期间,每期4—5个版面——编者注),披载着一篇篇美丽的散文诗,乘着南太湖的柔波碧浪,飞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从洞庭湖畔,到伊犁河谷,到处飘散着来自秀美江南的箫声琴韵。

  我对这里发生的一切充满了钦佩景仰之情,我只是一个在边上助阵的热心者,连义工都称不上,所有的劳绩都是那些辛勤耕作的人们做的,他们贡献了精力和汗水,贡献了耐力和智慧。

  中国散文诗的开山人和拓荒者,很多来自花团锦簇的锦绣江南。那个在一片野草地上踩出一片绿荫的先行者,那个在寂静的午间弹奏寂寞的三弦的歌者,那个在美丽的木兰溪畔吹叶笛的长者,他们的声音和足迹都成了我们永远的纪念。

  此刻,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耕耘在南太湖畔的如今尚在劳作的人,是他(他们)在那迷人的地方、以美丽的洞箫或长笛,为我们吹出了悦耳的、颤动我们心灵的一股清雅的箫风。

  2022年7月8日,“换骨”康复中

  于北京昌平北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