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晚报·散文诗月刊》:此心安处是诗乡

湖州晚报 2022年07月30日 崔国发

崔国发 著名散文诗人、诗评家,湖州师范学院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H 崔国发(安徽)

  在当代散文诗坛,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散文诗月刊》的。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作为《湖州晚报》的报中刊,《散文诗月刊》已成为诗人心灵舞蹈的“演兵场”。对于散文诗人来说,坚守诗的根据地,无论是诗意的栖居,还是情感的寄托,《散文诗月刊》都能让我在她饱含诗意的文字中找到一份精神的慰藉。

  我与《散文诗月刊》主编箫风先生相识已久。一直以来,我对他的敬仰与赞佩之情也与日俱增。他以散文诗为志业,以培养散文诗人为己任,曾发起成立了湖州师范学院“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并成功举办第一届年会暨耿林莽散文诗研讨会,访谈了诸多散文诗名家,编选出版了《叶笛诗韵——郭风与散文诗(三卷)》,主编了《文学报·散文诗研究》《湖州晚报·散文诗月刊》、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微刊,以及《天津诗人》“散文诗八骏”专栏、《香港散文诗》“十二星座”专栏等,为众诗人作嫁衣裳,为无名者作铺路石,推出一大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散文诗名家和潜力巨大的诗歌新秀,为当代中国散文诗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2019年,箫风先生获“中国散文诗贡献奖”,确实当之无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溯望十年《散文诗月刊》的办刊历程,我由衷地感叹箫风主编的格局与胸襟之大。他以阔大的诗歌视野,凝神关注中国散文诗寥廓的版图,先后编发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散文诗巡展”,含英咀华,集腋成裘,全景式、跨时空、多维式呈现中国散文诗的精神风貌,为中国散文诗的发展留史传薪,功莫大焉。接着又策划并编发了各地有特色、高质量的散文诗群,在当下散文诗地理册页上赫然矗立起一个个诗歌地标,使一个个地域诗歌现象得以集束式展现,散文诗的根性、在地性、独特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地彰显。箫风还具有一个编者的战略眼光,他高度关注散文诗的未来,从其所编辑的“九〇后”“〇〇后”专辑便不难揣摩诗家的良苦用心。未来属于青年,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散文诗的未来,他对后辈的提携与关爱让人肃然起敬。

  回忆我自己与《散文诗月刊》相交相知的往事,我要特别感谢箫风主编,他对我散文诗写作的支持让我会心悦神,倍受鼓舞。他在主编《文学报·散文诗研究》时,曾多次发表我的散文诗论,2015、2016年先后以《一个人的芦苇》和《净界的超度》为总题,在《文学报》上编了我的两个作品专版,使我终生铭记先生的知遇之恩。他在《散文诗月刊》上曾三次编发了我的散文诗评论专版,给我提供了一次又一次向亲爱的读者汇报思想的机会,这样的机会难得,对于我的诗艺成长显得格外珍贵。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诗意栖居”首先是让人类回归本真地生存,返回自己的精神家园,即“返乡”,返回自己“心灵的故乡”。我借此想表达的是:《散文诗月刊》,就是我灵魂的原乡,此心安处即诗乡也!

  2022年6月28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