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成全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

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4万吨
湖州晚报 2022年12月16日

  核能工业供热采用集中供热形式,热源点位于秦山核电厂区内,利用秦山核电机组剩余热功率产生的热量通过层层隔离的供热管网传输到工业用户,整个过程只有热量的交换,没有介质的交换。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核电发展的起航地,31年前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在此地并网发电。12月15日,中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在海盐正式建成投用。这是继2021年,秦山核电与海盐县共同建设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开创中国南方核能供热先河后,在核能综合利用与开发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位于海盐县秦山街道秦山工业园区的浙江冠宇电池有限公司是本次使用核能工业供热企业之一,据企业测算,改用核能工业供热后,每年可为企业节约300万立方米天然气使用量,合计节约成本250万元人民币左右,减少碳排放量6000余吨。

  据了解,核能工业供热采用集中供热形式,热源点位于秦山核电厂区内,利用秦山核电机组剩余热功率产生的热量通过层层隔离的供热管网传输到工业用户,整个过程只有热量的交换,没有介质的交换。

  同时,相对于企业原来的小型供热体系,核能工业供热整个供热管网加上核电机组是体量巨大的热容载体,确保了核能工业供热的稳定性。经测算,该项目建成投产后,能够提供24小时热能供应保障,年工业供热约28.8万吉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有着重要意义。

  据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