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下的茶山 何伟卫 摄


安吉县黄杜村的白茶观景台 王一堡 摄

吴兴西塞山一带的春茶 蒋国梁 摄

紫笋茶

位于长兴县顾渚村的大唐贡茶院 谭云俸 摄
H记者 王一堡
3月5日晚八点档,《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第八期,“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穿越千年,带领观众在袅袅的茶香之中品读《茶经》,感悟陆羽“精行俭德”的传奇一生。节目一播出,湖州作为《茶经》故里在网上又火了一把。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湖州地处江南腹地,太湖之滨上的嘉木不仅令游历四方的“茶圣”陆羽归隐苕溪著书立说,也令诗僧皎然体悟了深邃的“茶道”内涵,还留下了杼山茶事、顾渚督贡、摩崖石刻等诸多风雅人怡的诗兴茶事和人文景观。厚实的文化底蕴和饮茶历史,使湖州成为“中国茶乡”,有了茶文化发祥地的美名。
据了解,早在汉代,湖州先民就开始种茶、制茶、饮茶,湖州出土的刻有“茶”字的汉代青瓷贮茶瓮便是有力的证明。湖州弁山出产的温山御荈是浙江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贡茶。唐大历五年(770年),顾渚紫笋正式列为贡茶,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常两州刺史到顾渚山督造贡茶,限清明前送到长安,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琼浆玉露不可及,紫笋一到喜若狂”等诗句。为了督贡,顾渚山脚下建起了世界第一座皇家茶叶加工厂——大唐贡茶院,自唐至明,接连作贡800余年。
湖州,这座诞生了《茶经》的城市,茶产业也是十分发达,号称是“十步一茶馆,爿爿座常满”。现如今一些老茶馆已经不复存在,但又有更多新的茶馆涌现出来。据统计,去年我市茶叶种植规模超43.4万亩,年产量1.23万吨,产值达58.99亿元。
去年,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浙江作为此次申遗工作的唯一牵头省份,共有6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其中,湖州是全省唯一有两项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入选的地市。
顾渚紫笋、安吉白茶、三癸雨芽、莫干黄芽……今天的湖州,名茶星布,饮茶早已成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