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原始瓷勾云纹罐

战国原始瓷磬(德清馆藏)

商代原始瓷尊

扫一扫 查看更多内容

潘林荣
(之一)
瓷器,是华夏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瓷、China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经过浙江几代文物考古人孜孜以求的努力,证明了浙北东苕溪中游的吴兴和德清是瓷器的发源地。
“瓷之源”的主人是谁?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著名考古学家徐天进曾经说:“对毘山和下菰城‘耿耿于怀’,未来,浙江先秦考古会有一个爆发点。我一直觉得在那个区域有可能会有三星堆那样的发现。”
——也许这只是个猜想,也许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静静等待的惊天秘密。
陶与瓷同源。土与水合成的黏土遇到了火,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在距今一万年前后,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对这一现象的观察琢磨中发明了多元化的陶器,成为了人类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的饮与食的器具。只有中国人在陶器之上更进一步,他们洞悉了高岭土(瓷土)、釉、高温之间的秘密,创制出瓷器。瓷器,这种源于自然、而超越自然的“文明化石”,成为华夏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
公元8世纪以后,瓷器逐步通过海路向东亚、南亚输出,元、明、清时期,满载中国瓷的商船将它带到了西亚、欧洲,引发了西方人对神奇东方古国的又一波惊羡。直到18世纪,德国人伯特格尔才解析了瓷胎的配方,发明了西方瓷器。瓷、China,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那么中国瓷器的源头又在哪儿呢?为什么是在浙北的湖州呢?
回望:原始瓷名称的论争
中国历史很长一个时期里,陶和瓷,国人并不太在意区分。“近代以来,民族意识觉醒,倡导实业救国,为了凸显中国瓷器在世界物质文明史上的地位,先贤们才有意识地将瓷器从陶器中分离出来。”
关于瓷器的起源问题学界有多种观点。1980年代,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的《中国陶瓷史》中将瓷器的发明时间确定为东汉中晚期,浙江上虞小仙坛窑址被认定为其典型代表。此说成为主流的观点。
最早发现类似瓷器的器物是在1929年的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考古,我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的李济先生与他的同事在发掘中,零星出土了带釉的陶器豆和罐,当时命名为“釉陶器”。我国“陶瓷考古的先驱”陈万里先生在1940年代的窑址调查中,记录在绍兴旧埠山见到过成套原始瓷编钟等器物,当时称名为“吹釉器”。
新中国成立初期,郑州商城、安阳殷墟、长安丰镐、洛阳东周王城等四大都城及邻近的大遗址、墓葬中,出土的此类带釉器物标本逐渐增多。主持商城遗址发掘的安金槐先生率先对“釉陶器”的笼统称谓作出质疑,并提出“早期瓷器”的概念和古代瓷器起源于殷商的观点。
随后南方的苏、浙、皖也有这方面材料陆续发现:1963年11月,刚成立还不到一年的湖州市博物馆前身——吴兴县博物馆的前辈邱鸿炘先生在对“苍山战堡”(也就是后来所指的土墩石室墓)进行的试掘中出土了“釉陶器”。1959年开始至1975年,安徽屯溪弈棋村土墩墓群前后发掘的八座土墩墓中,共清理出土西周时期这一类“釉陶器”311件。1976年,浙江省文管会在德清县新市镇皇坟堆清理了一座土墩墓,出土了包括筒形器、尊、簋、卣等仿铜礼器在内的27件原始青瓷器。
安金槐“早期瓷器”的观点在学术界反响强烈,引发了瓷器起源问题的持续大讨论。1970年代,著名硅酸盐与陶瓷考古学家周仁、李家冶等正式提出了“原始瓷”“原始青瓷”的概念。1978年中国硅酸盐学会组织召开了跨学科的“中国古陶瓷学术会议”进行了专题讨论,达成初步共识:最早的原始瓷器从商代开始,到了东汉才出现了成熟瓷器,从商、周到东汉是瓷器的过渡阶段,应该叫原始瓷。
定名总算统一起来了,但原始瓷烧造的地点和窑址在哪儿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