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陈羽茜
古谍小说《昆仑海》是继《风尘里》《江南役》之后,海飞“锦衣英雄”系列的第三部力作,它以诗性的历史虚构明朝锦衣卫惊心动魄的特工人生,在纸上升起磅礴烟岚。
小说讲述的是锦衣卫小北斗组织的掌门昆仑接下任务后以身犯险,不仅发现了隐藏在台州府的琉球国特务,还摧毁了设在琉球的军火基地,在危机四伏的江湖中完成台州与琉球两地间的双城谍战。作者将人物命运置身于错综复杂的明朝背景下,使主人公不断面临家国情怀、个人意志和情感纠葛的多重抉择,赋予小说多方博弈、设扣解扣的悬疑性和直击灵魂的厚重感。
一部好的谍战小说,必然关乎信仰。当昆仑从皇帝手中接过骏马阿宝的缰绳时,内心种下一颗保家卫国的坚韧种子;在他与倭国奸细灯盏惊险斡旋时,实现了家国意识的进步与觉醒;当他在琉球大战苏我入鹿、在桃渚营识破千户官张望的计谋时,朴素单纯的爱国热忱得到进一步升华……海飞熟稔明代历史的每一道褶皱,借历史缝隙的幽暗处勾勒人物成长的脉络主线,并通过人物的成长,书写国家、民族和阶级之间盘根错节的政治斗争与炮火连天的激烈战斗。无论是琉球王向明朝进贡并请求册封的记载,还是万历皇上朱翊钧用豹房接收政治密情的史实,抑或是后记中所记的冲绳岛名字由来,无不体现作者深厚的史学积淀和人文底蕴。历史洪流的时代命题,推动着主人公为家国身涉险境,因信仰勇履薄冰。
如果说壮阔诡谲的历史和惊心动魄的谍战是小说的骨架,朴素绵密的生活质感则是小说的血肉。海飞深谙引人入胜之道,通过对个体生命的细致摹写解构历史语境下的“宏大叙事”,将传奇故事与现实人生拼贴得严丝合缝。在他笔下,昆仑的英雄事迹被复现为一位在孤儿院长大的少年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意。如昆仑在天妃宫前受领功勋牌时,垂头承认自己是囚犯骆问里的儿子;再如他即使违抗军令,也要救心爱的姑娘丁山和朋友苏我明灯。还有老谋深算、阴险残暴的“大反派”苏我入鹿,却对孩子苏我明灯拥有偏执的父爱……剪不断、理还乱的人物关系如同一张网,兜起了亲情、友情、爱情、战友情等不同层面的感情。同时,书中的小人物们也被塑造得鲜活生动。名叫“拿酒来”的伙计有一双歪斜的眼睛,“一年四季都很倔强,始终朝着地板的方向歪斜”;阴阳师楼半步在解手时多次掐手指,“最终确定这个时辰是吉时,诸事皆宜,包括撒尿”;张望喝水时喉管中咕咚咕咚的声响,“很像一口正在漏水的井”……谐谑又不失细腻的语言风格下,琐碎的生活细节如潮水般扑面而来。毫无疑问,这种生活化的谍战叙事源于作者对日常经验广泛而深切的体察,它不仅补足了我们日常观察的缺失,也从某种意义上重新唤回我们对生活本身的敏感与热情。
饶有趣味的是,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被海飞放置在自身“谍战世界”的地理谱系之上,演绎他们的人生。台州、桃渚营、琉球……作者熟悉每一座城市的肌理、味道与气息,并将它们具象准确地勾勒。于是乎,街头巷尾、节气习俗、文化底蕴等纷纷跃然纸上,为小说的每一章节烙上浓厚的城市风味。在台州,有春分日海边渔民热闹纷呈的花龙滚舞和戏台上上演的《花关索》剧目;在桃渚营,有官兵们春耕时抛秧、插秧的场景;在琉球国,有当地人赤膊上阵的太鼓表演。坚实有力的城市书写,让人物活动的历史场所与现实时空相互映照,在虚实相生中呈现广阔辽远的精神气象。
评论家李敬泽曾评价:“海飞的谍战系列,写的是命悬一线的乱世,孤绝幽暗的人性。”窃以为,命悬一线的乱世,是以历史钩沉写家国情怀,让高蹈的理想与忠贞的信仰贯穿小说始末;孤绝幽暗的人性,则赋予小说更深层次的人文意蕴与时代价值。在忠诚与背叛、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中,小说《昆仑海》堪称一曲满溢深情的古代谍战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