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悼故乡

湖州晚报 2024年04月20日

  H高圣杰

  有道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雨一下就停不下来。丝丝细雨,缠缠绵绵,垂垂不断,像是老天的泪珠,它也在哭泣,在悼念,在追思人间大地往日已逝的一切。

  “朝听细雨润门扉,年年一度送春回。却把长条攀折遍,才道相思始成灰”。晨起,我撑着雨伞,出门而去,斜风细雨,滴滴飘淋在我的脸颊,丝丝清冷,丝丝惆怅。走在故乡的大街小巷,思绪万千,我的故乡菱湖是一个有着1400多年悠悠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唐代建镇,兴于宋、明。

  雨飒飒下个不停,我来到了古镇北栅,来到安澜桥旁,眼前这座三孔古石桥,风雨中静静地横跨于西湖港两岸。安澜桥是一座见证了故乡菱湖在历史的风云中沧桑变迁、荣辱兴衰的百年古桥。二百八十多年前是先人呕心沥血历经千辛万苦,为的是便利两岸百姓造福后代。家乡的七十二座半古桥,这是至今唯一幸存下来的一座古桥。

  丝丝雨滴不停地拍打着雨伞,我迎着风雨抬步拾阶,缓缓而上,登上桥顶,古镇一览无余。

  我在眺望,我在追寻那座座古桥的踪影,它们在哪里啊?噢!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记忆里,看到了、看到了,当年家乡的秀溪河,南栅市河、斜桥河、星桥港……那里的务桥、胜祖桥、脉桥、隆兴桥、卖鱼桥、崇福桥、状元桥、永安桥、龙安桥、木廊桥、太平桥、长生桥、望湖桥、系马桥、普安桥……一座一座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的记忆荧屏一一闪显。小时候在务桥上看拍电影《林家铺子》;走过隆兴桥去郊外灵山春游;过年了,去探花桥堍茶食店买猪油酥糖、椒桃片、白麻片;上中学时,常常要去走走那座饶有趣味的一步二爿半桥……

  雨“哗哗”大了起来,一阵斜风把豆大的雨滴飘在了脸上,我从追思中回过神来,也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双眼湿润模糊,我怀着惆怅的心情缓缓地从桥上拾阶而下。那一座座家乡昔日的古桥,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荡然无存,而眼前这座古老、苍桑、伟岸、雄浑的安澜桥,不正凝聚和象征了家乡古镇那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古桥。

  忘不了啊,故乡的桥,你们永远深深地珍藏在我的心头。

  雨越下越大,我不由加快脚步,迎着歪风斜雨走下了安澜桥。

  四月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斜风歪雨,这会儿雨小了,风也歇了,一路看到美丽的樱花被风吹雨打,撒落满地,不免生出几分怜惜、几分惆怅。

  我来到一条小弄堂口,上写:“日晖弄”,出生在家乡古镇的革命前辈、共和国开国将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姚醒吾的故居,就在这条小弄堂里。小弄堂很窄,走到弄堂底北端,豁然开朗,修缮一新的姚醒吾故居陈列馆呈现在了眼前。

  姚醒吾将军原名姚宝森,菱湖人,是一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之主义战士。有诗为证:战功赫赫忆水乡,万里长征英名扬,一颗红心永向党,终生清廉好榜样。

  看着这里陈列的姚将军红军时期穿过的草鞋和制服、在窑洞前威武的骑马戎装照,还有荣获的军功章等,我不由心生无限的感慨!

  我是一个50后,常言道: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可我们这一代其实也是历经了蹉跎岁月、坎坎坷坷、风云变幻,然而,终究是姚将军他们一代的生死搏命、热血抛洒,才给我们换来了今天长久的和平年代。姚醒吾将军个人的品格、道德、素质,他一生的艰苦勤俭,当上将军后一如既往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也给我们当代人树立了优秀的人格榜样,我不由深深地向姚将军像鞠了一躬。

  门外淅淅沥沥的雨又细又密,我撑开雨伞走进了这密如丝网的春雨之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早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可这里哪是皇都,这里分明是我的故乡菱湖古镇。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谁时”。

  可这雨还是停不下来。从西栅的姚醒吾将军故居出来,我一路迎着风雨向东而行。

  古镇是小,不一会儿,我就从镇西来到了镇东的一个小公园。

  公园里几乎无人,只见长廊庭阁里有两个老人坐着,看来是在这里避雨的,这样的天谁有心情出来闲逛。公园西面草坪的梨树樱树已不见一瓣花束,好几天前这里樱花梨花满树绽放,烂漫艳丽,一派春光,可眼前这凋零景象,我的心情好不惆怅伤感。

  抗日英烈杨光泩的纪念雕像,就耸立在这个小公园的西南一角。杨光泩,菱湖人,祖父是菱湖镇有名的丝绸商人,故居在如今的北桥浜路。为纪念他,有关部门将这个小公园改名为“光泩公园”。

  我伫立于杨光泩烈士雕像前,默默地哀悼,心中充满了无以言状的崇敬和敬仰。

  又起风了,雨越下越大,拍打着雨伞,老天也似乎在为我们的抗日英烈尽情挥洒着泪水。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走出光泩公园,天色渐暗,雨还在一个劲地丝丝不断,无穷无尽地撒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