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记者 张钰苑
本报讯 国产3A大作《黑神话:悟空》上线后爆火,当游戏玩家还在热烈讨论如何通关时,知名网络主播在直播试玩过程中竟然“吐了”,表示不得不“吃完晕车药之后再战”,此事一度冲上了热搜。“我玩也晕啊,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必须要吃药吗”“有没有副作用”……部分市民在体验后,也出现了类似“晕游戏”的情况,带着大家的疑问,记者找到了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冯耀耀。
“目前医学界对‘晕游戏’还没有定论,但从大家比较熟悉的晕车、晕船、晕飞机来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是晕动症引起的,它的成因跟感官不匹配有关。”冯医生认为,很多人玩游戏,特别是玩3D类、VR类游戏,真的会晕,一点也不亚于晕车和晕船,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反胃、呕吐、头痛、出虚汗的情况,“主要是咱们在玩3D类、VR类游戏时,这些图像模拟了玩家实际移动时看到的场景,眼睛也确实接收到了来自屏幕上快速移动和视角变换的图像,然而,内耳中的前庭系统并没有感受到和视觉信息相对应的身体运动,这种感官信息的不匹配会导致大脑接收到矛盾的信号,从而引发眩晕感。”
“这个也因人而异,年龄的差别,前庭功能强弱不同,对运动刺激的敏感度不同,而且长期盯着屏幕、眼睛疲劳也会导致眩晕,有些人天生就更容易出现晕动症。”冯医生进一步解释。
那么,该如何应对此类晕动症?
延长适应时间。玩这类游戏可以先从较简单部分开始入手,逐渐增加游戏时间和复杂度,让大脑慢慢适应。
调节游戏设置。减少视角的狭窄感,调整画质,减少动态模糊等效果,保证画面流畅,降低游戏画面的细节水平或减少视角变化的速度,或有帮助。
减少视觉疲劳。确保游戏区域光线充足,保持正确坐姿,避免屏幕过于靠近,可以每玩一段时间就站起来走动,一旦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游戏并休息。
注意饮食与药物。此外,可以多吃些柑橘类水果或含姜食物,它们有助于缓解恶心,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抗晕车药物来减轻症状,但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青少年玩游戏,家长要选择匹配他们年龄的、符合身心承受能力的游戏,控制好游戏时间。”冯医生建议,如果在游戏过程中不适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寻求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