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德十年》阅读小札

  H青木

  季羡林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都如雷贯耳,他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通晓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同时,他的散文也独树一帜,风格质朴平实,评论界赞其如“野老话家常”。

  之前读过季老的《牛棚杂忆》和《君子如玉》,前者是作者关于牛棚生活的回忆录,后者是他对于师友的怀念文集。但时间流逝,我又向来记忆不佳,那些文章现在几乎都已完全忘记具体内容。倒是有个报道细节一直记忆犹新 ,说先生被称为“北大一盏灯”,因为他著述论说异常勤奋,每日三四点钟便起床开灯、伏案写作,久而久之,便得了此雅号。

  单位书友会推出荐读活动,一同事推荐了季羡林的《留德十年》,他还热心地网购了几本,搁在我们办公室,谁想读,来自取便是,读完后再漂流到其他人那里。我近水楼台,先拿了一本。这也是我新年阅读的第一本纸质书籍。

  《留德十年》是作者德国留学经历的回忆集,共15万字,29篇正文,前有一个楔子,记述写作缘起,为对称起见,最后又加了篇“余音袅袅”,相当于后记。

  楔子有言,作者原本无意写回忆录,后来年轻辈的朋友再三怂恿建议,说像他这样的经历,过去知识分子经历者恐怕也不多,不要过于“自私自利”,将那些事只留存在脑海里供自己品味玩赏。应该写一写,让后人有所了解他们那个时代,并从中有所借鉴和感悟。并说,这是老一辈人的责任。作者思之再三,以为然,遂起念动笔。他将自己七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分成“故乡时期”“在济南上中学时期”“清华大学、中学教员时期”“留德十年”“解放前夕”“五六十年代”“牛棚杂忆”“1978年以后”等七个阶段。1988年,陆陆续续完成了“留德十年”和“牛棚杂忆”的草稿,并于2015年率先整理出版了《留德十年》,也就是说,这是季羡林回忆录中最早面世的一本集子。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是季羡林为人处世的原则之一。他写回忆录的写作动机本就抱着一种让读者真实了解过去的初衷,所以行文上更是以“真”为第一宗旨,从为什么能留学德国,到别妻抛子踏上异国他乡,再到德国的留学生活、经历二战的炮火轰炸,最后告别德国转途瑞士回归祖国,以时间为序,一路真实还原,态度真挚恳切,叙述单线推进,语言极为晓畅平实,充分体现他“野老话家常”的风格,读来亲切随意,作者留德十年的真实生活宛然再现——他的求学日常,与吐火罗文的结缘过程,他各具特色但都热情善良的几任房东,待他如父亲般的老师们,他在异国他乡收获的友情,二战时战机轰鸣、饥寒交迫的日子,对于故国家园和亲人强烈的思念,回国途中在瑞士和法国马赛等地的所见所遇,直至阔别十一年后重新踏上祖国大地时的见闻感受……一事一文,娓娓道来,全书读完,仿佛跟着作者全过程经历了十一年的海外求学生活,波澜起伏,有苦有乐,悲喜交集。也得以一窥二战前后德国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社会现状。

  书中讲述的很多小故事、小细节都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学习吐火罗文”一篇中,作者写西克教授为他和比利时的Walter Couvreur特别开设了吐火罗文班后,虽然学生仅他们两位异国学子,可是西克并不马虎,以他那耄耋之年,也无人陪送(因为老教授无儿无女),却风雨无阻,寒暑不易,坚持每周几次从城东的家中穿过全城,走到高斯韦伯楼来上课。有一次下课,因为天阴,又由于灯火管制,大街上已完全陷入一团黑暗。作者扶着老人下楼,走出大门,十里长街积雪深深,阒无一人,周围静得令人发怵,怕老师摔倒,他紧紧地扶着他,就这样一直把老师送到家里,寥寥数语,便传神写出了一位以学术为天下之公器,满腔赤诚把自己的绝学留给后辈的老学者形象,也生动再现了他们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  

  作者说,虽然德国发动了二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对这个民族他始终恨不起来,其间原因想来除了他在那里收获了很多照拂和关爱,也与作者真切感受到了德国民族骨子里的一份优秀有关。

  最后想提一提《与使馆的斗争》。在这篇里,作者讲述了他和几位同学一起向使馆公使要钱的经历:使馆参赞与公使不睦,抱着看好戏的心态向几位留学生泄密,说南京方面又拨来几十万美元专用做救济留欧学生,但被公使贪污扣下了,他怂恿大家去要钱。年少气盛的几位学生自然便去了。一番唇枪舌战后,公使乖乖从抽屉里拿出钱,但要求他们几个不要告诉别的同学,不要将此事张扬出去——季羡林把这故事讲得异常生动,语言活泼跳脱,人物刻画惟妙惟肖,阅读时很是轻松解气。但掩卷沉思,心情却相当复杂,感慨、痛心、沉重兼而有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即使高层有良好心愿,却无清正廉明之政风,终究也是枉然。这故事很能透露当时社会的最深沉悲哀。

  留德十年,能写想写的内容对季羡林来说,定然是多如牛毛,但他选录了这一段,相信多少是存了以史为鉴的希望在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蒲宁《寒秋》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城事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码上湖州
   第06版:专版
   第08版:医卫
   第09版:悦读
   第10版:96345服务
   第11版:实用信息
   第12版:博览
新书过目
《留德十年》阅读小札
爱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