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的挽歌

——蒲宁《寒秋》

  H周晓萍

  总是觉得与自己喜欢的文字相遇是一种偶然,但又是一种必然。昨晚临睡前,阅读了蒲宁的一篇短篇小说《寒秋》,被如此清新干净的文字深深打动。

  19 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蒲宁被誉为俄罗斯古典文学最后一位作家。在他长达67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 别具风采和特色的是他的中短篇小说。在他数量众多的中短篇小说中, 被欧美评论家和前苏联评论家认为是优秀之作的, 几乎全是爱情小说。凄婉、美好而易逝,带有浓郁的伤感。

  他后期创作的《寒秋》正是这一题材的精品之作。

  女孩和将去前线打仗的男孩相爱,男孩几个月后死在了战场。女孩逐渐衰老,嫁给了一个退伍男人直至丈夫死去。然后又孑然一身,孤独终老。

  “每当我回忆起此后所经历的一切时总是问自己,我一生中究竟有过什么东西呢?我回答我自己,有过的,只有一件东西,就是那个寒秋的夜晚。世上到底有过他这个人吗?有过的。这就是我一生中所拥有的全部东西,而其余的不过是一场多余的梦而已,我相信他在那个世界的什么地方等候着我。还像那个晚上那么年轻,还像那个晚上那样爱着我。”

  几经磨难,她到了晚年回首人生, 才觉得一生中唯有“那个寒秋的夜晚”才值得留恋和记忆, 一生也只有这一个寒秋之夜才得以慰藉———“我算是活过了, 也算是享受过了人间的欢乐, 现在该快点到他那里去了。”其余一切对她而言都不过是幻梦一场。该是不幸还是幸运?

  人生最终是要别离的,和亲人,和好友,和世界,和自己,这是常态也是宿命。而是不是每一个人到那刻能对自己说,“我算是活过了”。对“她”而言,爱过那年轻的脸庞,爱过那洋溢着含蓄又深情的告白:“多么寒冷的秋天啊!披上你的围巾和大氅。看——黑压压的林间,仿佛燃起了火焰”。那一晚的寒秋,那一晚的深情足以聊慰余生,足以抗拒一生的孤独与痛苦,那些许的甜蜜与忧伤成为了她一生的旋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是幸运的。蒲宁的很多文学作品定格在这样的瞬间,《中暑》中的中尉 ,在船上邂逅了一位青年女子,萍水相逢,两人共度良宵。第二天,这位女子飘然而去, 甚至没有留下姓名, 剩下中尉孤独一人,“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年。”《名片》中的作家, 在船上与一少妇相遇,作家为少妇的美貌所吸引, 而少妇则钦慕作家的名气,两情相悦,经过短暂的肉体缝蜷后,作家感叹“这爱将在他的一生中永留在他心田的某处 ”。蒲宁追求和描绘的爱情,往往都是偶然发生的,超乎社会和历史之上的人类一种永恒的精神现象,与其说蒲宁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莫如说他是一位浪漫爱情的歌者。

  但现实的世界毕竟是阴暗、幻灭的,千疮百孔的,那些难熬的日日夜夜消磨了她曾经的年轻,曾经的飞扬与渴望,对于这样的悲剧色彩,我是欲罢不能的。蒲宁晚年的小说,充斥着一种生活的苦涩与爱的惶然,笔下人物深刻的感情和激情是短暂的, 激情只是黑夜里的一道闪电,灰色生活中的一缕阳光。瞬间即永恒,也许在现实面前只能聊以自慰,是多么的苍白与无助。蒲宁的作品深刻细腻地刻画出人世的沧桑,直至内心,描写人物心中的激情与隐秘的心思,他写出了生活自古就存在的悲剧,也是作为一个流亡者对人生的虚妄感。生活的贫困,日趋浓烈的乡思情, 折磨着矛盾的蒲宁。我是喜欢这样有棱有角的活生生的人。

  现在,我只想静静地去感受蒲宁的情与爱,哪怕只有瞬间的共鸣和片刻的欢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蒲宁《寒秋》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城事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码上湖州
   第06版:专版
   第08版:医卫
   第09版:悦读
   第10版:96345服务
   第11版:实用信息
   第12版:博览
新书过目
《留德十年》阅读小札
爱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