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记者 忻媛 通讯员 凌伊婕
本报讯 每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也是世界听力日。为推进听力障碍预防和康复工作,提高大众爱耳、护耳意识,普及耳病和听力障碍防治知识,3月3日,市妇幼保健院开展了爱耳日健康宣教活动和免费耳聋基因筛查。该院儿童五官保健科医护人员还走进湖州市向日葵聋儿康复中心进行义诊,为康复中心的孩子开展耳功能检查、视力筛查及龋齿检查,并为孩子们送去了一堂丰富多彩的儿童耳保健课程。
听力问题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耳聋。据市妇幼保健院医学检验中心沈国松主任介绍,引起耳聋的危险因素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也可以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包括出生前和出生后的感染,如先天性巨细胞病毒 (CMV)和风疹病毒(RV)感染等其他因素。但遗传是耳聋最大的致聋因素,比例约达60%。
“每100个听力正常的父母就有约5个携带遗传性耳聋突变基因,携带者会传递给孩子引发聋病。”沈国松称,中国人群常见的遗传性耳聋的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线粒体母系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属于夫妻双方为听力正常的携带者,每一胎有1/4的概率生出听障宝宝。线粒体基因突变属于母系遗传,如果妈妈携带药物耳聋基因突变,她的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一旦用药物不当,便可致聋。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耳聋目前不可根治,但可防可控。沈国松表示,目前耳聋的主要防控手段包括:一级预防——婚前孕前耳聋基因检测;二级预防——高危孕妇产前筛查与诊断;三级预防——新生儿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这其中产前筛查与诊断作为出生缺陷二级防控的利器,也是减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通过规范化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够及时发现胎儿异常,评估孕妇及胎儿的安危,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他说。
另据记者从市出生缺陷预防项目管理中心获悉,今年该中心将在全市推动出生缺陷防控“2+1”行动计划,即2个单基因病(耳聋基因、地中海贫血基因)和1个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出生缺陷阻断计划,力争第一年筛查诊断率达到50%,并逐年增加,提升出生缺陷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