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民表示,所有场馆赛后都将对公众开放,为更多残障人士提供服务,并带动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和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3月6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冬残奥会所有场馆均同步考虑了无障碍设施赛时和赛后双重需求,赛后将对公众开放,为更多残障人士提供服务,并带动北京乃至中国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和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
刘玉民表示,从筹办之初,北京冬残奥会和冬奥会坚持在设施建设上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旨在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优质、无障碍、可达性好的环境。
一是严格落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要求,实现三个赛区一个标准。北京冬奥组委2018年9月向全社会发布了无障碍指南,该指南基于国际残奥会无障碍指南的基础,同时结合了中国无障碍方面现行法规标准,也参照了往届冬奥会经验编制而成,不仅注重了场馆和设施的无障碍建设,还形成了从城市到场馆连续的无障碍环境。
二是以运动员为核心,全方位打造场馆无障碍环境。北京冬奥组委秉承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办赛理念,根据场馆参赛运动员的身体条件特点和实际需求确保设施和通行无障碍,设置主入口自动门、无障碍坐席、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淋浴间、无障碍坡道、电梯提示盲道、运动员更衣间、低位服务台、无障碍标识等。雪上场馆还设置了无障碍打蜡房,无障碍缆车系统等等,运动员的所到之处均消除细微高差,增设防滑安全措施。
刘玉民表示,场馆内设置醒目、简洁易懂的无障碍引导标识,确保信息无障碍。在反兴奋剂检查站、医疗诊所等位置,专门配备中英文对照的盲文大字版文本或语音提示,方便视障运动员了解相关的事项。
三是打造有温度无障碍的人文环境。北京冬奥组委专门制定了北京残奥会服务知识手册,对所有团队及服务保障人员进行了无障碍理念、无障碍礼仪、沟通技巧、服务技巧、残奥会服务要点以及主要残障客户群特点等系列培训和演练,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服务实现相辅相成。
四是赛时需求和赛后利用并重,形成可持续的无障碍遗产。三个赛区所有场馆均同步考虑了无障碍设施赛时和赛后双重需求,为场馆和城市留下更多的无障碍遗产。国家游泳中心看台、无障碍坐席和无障碍卫生间都相应增加了尺寸,将在赛后作为永久设施加以保留,最佳观赛的坐席也留给残障人群。
据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