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嵇平 王炜丽 邵鼎张慧莲 徐震 李则名
他们,来自这座城市最基层的岗位,向来平凡。
他们,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扛起防控重担,如此非凡。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在这场急难险重的战“疫”中,我市社区工作者们日以继夜、风雨兼程。“洗楼”排查、卡点值守、精密智控……他们筑起了守护千家万户安康的“钢铁防线”。
即使饱受病痛困扰,他们也坚守岗位。即使面临感染风险,他们仍冲锋向前。即使面对艰苦的环境,他们也义无反顾。社区工作者用贴心、细心、暖心描绘出一幅幅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感人画面。
奋力应战——抗疫堡垒的担当
整整8个小时滴水未进,一路奔波未曾停歇,终于把来自美国的一名社区居民从萧山机场直送至医学观察隔离点。主动请缨完成这项任务的是吴兴区龙泉街道紫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戴黎荣,面对当下防控输入性疫情的重任,他绷紧了弦。
从今年1月下旬开始,戴黎荣在疫情防控中连续作战,和其他社区干部一道忙碌在守护家园的“钢铁防线”上。“职责所在,义不容辞。”戴黎荣说,疫情很凶险,关键时刻社区工作者要挺身而出。
面对疫情,社区工作者注定要在战“疫”中负重前行。据民政部的数据,平均每6个社区工作者守护着1个社区,平均每名社区工作者至少要面对350名群众。这是一次刻不容缓的阻击战,像戴黎荣一样,我市各地的社区工作者奋力应战,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抗疫堡垒。
今年77岁的陈亩毛是德清县新安镇的社区医生,50年来他一直辛勤地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疫情发生后,老陈主动承担起为隔离点人员测量体温的工作。戴上口罩,提上医疗箱,开着电动车,这位古稀老人带着“标配”,从除夕一直忙碌至今。
“90后”干部卢重供职于南太湖新区滨湖街道丘城社区,今年初刚举办完婚礼,本打算休婚假,因为社区疫情防控的需要,她立即重返岗位投入到战“疫”中。这些天,她加班加点排摸社区境外人员信息,做好输入性疫情防控。“疫情当前,我们年轻干部责无旁贷!”小卢说。
在安吉县的社区防控战线上有一对“夫妻档”,妻子权琪是昌硕街道昌硕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丈夫邵治钢是递铺街道阳光社区干部。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他俩分赴战“疫”一线,小家是顾不上了,但守卫大家的平安却是义无反顾。白天,妻子忙着走访社区隔离人员;晚上,丈夫忙着社区防控巡检。“忙完了赶紧吃饭,别饿着”“今天辛苦啦,发你个红包鼓励一下”……经常见不到面,他俩只能用微信相互勉励。
长兴县雉城街道明珠路社区主任於海飞,已近2个月没有抱过刚满周岁的女儿了。为了社区疫情防控,她早上出门,晚上10时以后才回家。防疫工作“组织员”、上门入户“宣传员”、居家隔离人员“跑腿员”……各种社区防控角色连轴转。“辛苦不心苦,社区防控直接面向千家万户,我们就是居民的坚实依靠!”於海飞说。
科学严防——温暖民心的战线
上门摸排、入户登记、卡口登记,全面排查、跟踪、梳理……连日来,长兴县煤山镇金和嘉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程晓刚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地毯式“洗楼”排查,硬是用脚步跑出了一份科学防疫的大数据——涵盖社区内所有小区的实时“洗楼作战图”,一图在墙、一目了然。
“我们社区有3300多户,社区中大部分是退休的老年人,居民流动性强,人员复杂。”程晓刚说,有了“作战图”,即使在社区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也能处理复杂情况。为了保障当地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程晓刚和同事们根据“作战图”,对标注的外来住户反复确认返工时间和人数,为他们的居家隔离做好后勤保障。
疫情发生后,我市社区工作者严防死守,快速织就防控网,同时广泛运用科技手段,不留死角、不留空白,让这张精密智控网越织越密,也让社区的暖心服务无微不至。
(下转A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