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则名
本报讯 织里镇的文体中心新建项目现场,37名建筑工人近日都分到一张由施工单位注册办理的实名制工资卡。本月起,他们可从手机客户端及时得知工资的打款消息。“通过施工单位在银行设立专户,有效绕过了‘包工头’的转发环节,从源头上降低了欠薪风险。”该施工单位负责人褚明强认为。
通过科学施策和数字赋能,让广大劳动职工有了“定薪丸”!这是吴兴建立健全欠薪防范处置机制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吴兴区集中开展专项督查,结合集中排摸、走访调查、重点整改等方式,初步形成责任落实、监管有效的欠薪治理格局。上个月,该区专门召开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部署会,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做好欠薪防范处置。
“考虑到疫情和其他各类不可抗力因素,我们提前开展了排查工作,以工程建设领域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为重点,针对在建工程项目、租赁厂房设备从事生产经营的小微企业、易受出口贸易形势影响的加工制造企业及发生过拖欠工资问题的企业进行了检查。”区人社局介绍,对辖区单位经营情况、用人状态、工资发放、劳动合同签订等多个方面作进一步比对,能有效把各类风险降到最低。
在开展针对性检查的同时,该区还通过强化智能监管来防范欠薪。去年以来,该区积极探索健全欠薪预警体系,以全科网格管理为依托,实时采集和掌握网格内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生产经营等方面的信息情况。借助省企业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创新推出“吴兴微仲裁”小程序,24小时在线为群众提供自助解答服务。
“工作一整年,拿到辛苦挣来的钱过个开心年,是很多劳动者的心愿。”前不久,安徽籍外来务工者谢亮(化名)在向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表示感谢时说,正是因为有了欠薪防范处置机制,包括他在内的15名职工顺利拿到了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