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南浔区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会议审议通过的南浔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将“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样本”确定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描绘了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即在“十四五”时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浔拉高标杆、自加压力,提出了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样本的目标。
产业为基 千亿产业风正劲
这段时间,在南浔经济开发区万亩大平台内,提前结顶的浙江泰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项目正在加紧装饰工程,冲刺第一片8.5代液晶面板下线的目标。
按照千亿“光电湾”培育规划,3年内,这里将形成集聚上下游企业超百家、投资和产值超千亿元、税收超百亿元的光电通信产业集群。目前,南浔区已引进的光电产业项目总投资达760亿元,其中百亿元级项目3个、50亿元级项目2个。
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高端产业创造高端就业,抓好就业就稳固了共同富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地处沪苏杭中央、水陆交通发达的南浔,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呈燎原之势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三电一板”(电机、电梯、电磁线、木地板)特色产业集群。藏富于民、城乡均衡,使南浔具备先人一步、更高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
如今,奔着新一轮发展目标,南浔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的红利正逐步释放,未来五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已绘制。记者从南浔区发改经信局获悉,“十四五”期间,南浔区工业经济发展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紧盯新兴产业培育及传统产业提升,抓牢未来经济高速增长新风口,到2025年,实现“双两千”目标,即规上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规上企业超2000家。
工业经济大放异彩的同时,南浔紧盯农业、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万家商贸繁荣、千场万户收入、集体经济壮大倍增计划。目前,太阳酒店、大象酒店、南浔古镇高品质步行街、 頔塘未来社区商业中心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万亩园区、万亩红美人、万亩跑道鱼、十万亩稻虾、百万头湖羊的“五个万”工程有序推进;强村公司持续发展壮大,因地制宜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去年,南浔区实施了101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数量位居湖州市第一等。
民生为本 幸福指数节节高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文公布了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名单。其中,南浔区南浔镇和旧馆镇两镇成功入选,成为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要素是土地。传统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分散的村庄,让缺乏大面积成片土地成了发展规模化农业的掣肘。对此,南浔开展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方面有序推进农房集聚,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另一方面使碎片化的土地良田成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十四五”期间,该区计划建设5万套乡村别墅,让70%的农户搬入新家园。
坚持民生优先、办好民生实事,是南浔不变的追求。眼下,位于练市镇西堡村的红美人柑橘园区,成片的柑橘树上,“红美人”柑橘挂满了枝头,只只果型匀称、色泽光亮。西堡村村民老李打理的一亩田地上,整齐地种着83株“红美人”柑橘,长势喜人。老李介绍,他和年迈的母亲一同生活,原来靠自己打临工,家庭年收入1.6万元左右,得益于南浔区建立的点对点帮扶结对机制,老李不仅在示范园区有了自己的“事业”,柑橘结果后,按市场行情这亩“红美人”一年能增收2万多元。
这是南浔深化困难群众帮扶工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浔区以“六无六有”综合救助体系为支撑,以“云守护”平台建设为载体,创新“幸福码”线上服务,打造集成式大救助服务中心,精准实现贫有所救、弱有所扶、病有所助,确保实现困难群众帮扶全覆盖,持续打响幸福南浔“金名片”。
南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深化双十万新居民牵手工程、老幼关爱工程,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南浔。
优化配置 城乡一体快步走
看村景、品民俗、尝鱼味……临近春节,和孚镇荻港村的年味也愈发浓厚。来自上海、杭州、湖州等地的游客齐聚当地,体验千年古村落鱼桑丰收的盛景。
“倚港结村落,荻苇满溪生”。荻港村,地处和孚漾南岸,四面环水,溪水相抱,因水得名,素有“苕溪渔隐”之称。2015年12月,荻港村成功创建国家级AAAA景区,并通过优化周边配套设施,举办鱼文化节等各类民俗活动打造农旅结合景区,吸引众多游客到此旅游,鼓了村民的腰包。
近年来,南浔区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抓手,加速“旅游+”业态融合,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公共服务、系统营销,着力破除全域旅游发展瓶颈和制约。通过深入谋划古镇复兴、统筹推进乡村旅游,持续推动古镇旅游精品化、特色化,并加快荻港景区、湖笔小镇等建设,助力全域旅游“多点开花”。
村域经济快速发展是南浔区加速城乡一体化的一次生动实践。数据显示,2020年,南浔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预计达到1.65∶1,全区低收入群体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南浔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南浔区将着重开展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全域旅游、社会智治四大城乡一体工作,不断优化要素配置,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加快走好城乡一体、融合均衡发展之路。
围绕这一目标,未来五年,南浔区将持续深化医共体改革,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化、医疗专家下沉常态化等机制举措。完善城乡交通体系,加快高铁、城轨、高速、场站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进一步织密、优化城乡公交线路,提升交通服务全民水平。同时,全区还将构建高效协同治理格局,坚持以数字化赋能治理方式、 治理体制、治理能力,推动现代数字技术与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
文化为脉 文明之花遍沃野
培育诚信小区、诚信园区、诚信街等十大诚信家风阵地;启动诚信档案建设,探索诚信积分管理制度,培育50户“最美家风诚信家庭”……日前,南浔启动2020年“最美家风+”诚信主题年系列活动,持续拓展近年来创新开展的“最美家风+”建设成效,进一步以好家风推动乡风、企风、校风、政风建设。截至目前,该区已有14万户家庭立家训。汇聚而成的德治力量成为助推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动力。
共同富裕离不开精神文化家园的建设,近年来,南浔区弘扬 “崇商重教、信义向善、开放包容、敢闯进取”的南浔人文品质,提炼好新时代“南浔精神”,唤醒南浔文化自觉,彰显南浔文化自信,激发事在人为、志在奋斗的信心决心,为加快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精神支柱。
此外,南浔区持续深化“最美家风+”品牌创建活动,以“五风五德五好五文明”为抓手,通过立家规、传家训、扬家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构筑人人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019年以来,南浔区实施城市品牌战略,以南浔籍著名作家徐迟笔下《江南小镇》中的“水晶晶”为灵感,确定了“水晶晶南浔”城市品牌。“水晶晶南浔”体现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地域特征和定位,也体现了一种政治态度和担当,更是体现了一份文化觉醒和认同。
近年来,该区还深入挖掘頔塘故道、桑基鱼塘、大运河等南浔水生态文化底蕴,丰富品牌内涵体系,巩固深化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保护与提升工程,加快运河含山保护开发,铸就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水晶晶南浔水生态文化。
文/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