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四海侨心 筑强国之梦

——写在市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之际

  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寄托着全市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殷切期望,市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5月27日胜利召开。

  近年来,全市各级侨联组织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省侨联、市委统战部精心指导下,以打造“侨@(爱)南太湖”系列品牌为抓手,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和“侨资企业服务年”活动,奋力构建“大侨务”工作格局,在湖州建设“重要窗口”示范样本大局和向世界展示“重要窗口”建设成果中彰显担当,交出湖州侨界精彩答卷。

  凝侨心  画好最大同心圆

  坚持政治立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和湖州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专题研讨、理论宣讲、“云”端分享等学习活动1429场次,参与4万余人次。

  突出党建带侨。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侨联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深入推进党建带侨建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以有力政治武装永葆政治忠诚。开展“侨心向党”主题学习178场次,参与5933人次。

  凝聚共识引侨。聚焦初心使命,策划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把“根、魂、梦”深刻融入侨胞血脉之中。守好红色根脉,组织侨界干部群众赴贵州遵义、嘉兴南湖、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等地开展红色教育50余场次,进一步厚植爱国情怀。选树先进典型,推荐“百年百侨”浙江侨界系列人物17名,累计获评浙江侨界“十杰”等各级各类先进83个,着力凝聚榜样力量。

  汇侨力  服务中心促发展

  招商引资更有力。搭建“侨创@南太湖”平台,拓展“以侨引商”新路径。举办“侨连五洲·侨爱湖州”侨商侨领湖州行,牵线浙江省、宁波、温州侨商会湖州行,组织上海、江苏侨商湖州行等活动。累计邀请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226个团组、3700名侨领来湖考察,举办投资推介会137场,提供项目信息262个,促成项目落地74个,总协议资金近90亿元。

  引才引智更实效。打造“侨智@南太湖”平台,实现全市区县留联会组织全覆盖。聚焦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创新引才引智“六联”工作机制,获评全省侨联系统“最具影响力工作”。数字赋能海外引智新路径,启用海外人才国际会客厅,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关注报道。举办“携手侨青·共创未来”湖州行、美国128名华人科技企业协会海外高层次人才湖州行等活动,承办省侨界名媛会“两山有情·美丽有约”安吉旅游投资和人才政策推介会,连续4年开展“海燕助飞行动”。累计开展引才引智活动147场,参与高层次人才2805人次,牵荐各级各类人才项目969个,落地318个。市侨联获评“市人才招引工作突出贡献集体 ”。

  服务侨企更精准。突出“以侨护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为侨“三服务”,当好“侨小二”。连续两年实施“侨资企业服务年”,健全服务侨(港澳)资企业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全市各级党政领导联系侨(港澳)资企业制度。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扎实推进“爱侨·六助侨”举措,走访侨企216次,解决难题128个,涉及资金近1.3亿元。联合省、市侨商会举办“我为侨企解难题”政银企座谈会,会同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开展“金融助侨防风险稳增长”恳谈会,省市有关部门面对面为侨企排忧解难送服务。

  聚侨爱  担当有为报桑梓

  寻根逐梦忆乡情。坚持“两个并重”“两个拓展”,以“侨聚@南太湖”为依托,持续拓展海内外“朋友圈”。探索“基层侨联组织(涉侨社团组织)+海外华侨华人社团”“1+Y”结对模式,迭代升级“一库一表”数字化统计机制,画好“湖州侨情地图”。做实“联谊”文章,以“三新”和“四有”人士为重点,建立重点旅外侨贤联络联谊制度,打响“侨聚”品牌效应,组织“寻根、铸魂、圆梦”系列活动,接待来自全球166个团组、7971名侨领侨胞回湖寻根。打好“社团、乡情、文化”侨牌,引导侨媒、侨社、侨胞传播中国好声音、浙江好风景、湖州好故事。打造“湖小侨”宣传金名片,协助“四象”之一顾氏家族举办《浔溪顾氏》首发式;邀请“七十二金狗”之一韩怡昌后人王省举办“君自故乡来”讲座;邀请旅日华人摄影家冯学敏两次来湖采风,推动湖州在日本的宣传和推介。举办“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湖州(英国)营活动,成为向世界展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独特魅力的“海外窗口”。

  同心抗疫显担当。面对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团结引领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和留学人员,在统筹“两手硬、两战赢”中发挥侨界不可替代作用。启动“侨爱心——情系桑梓在行动”,发起捐赠30余次,参与3800余人次,累计捐资捐物5170万元,占全省抗疫侨捐1/8。开展“致敬逆行,感恩天使”活动,全覆盖入户慰问全市援鄂医护人员家庭91户。在全省率先启动“四海同心·守望相助”驰援海外行动,免费向31个国家和地区发出3622份(含各类防疫物资42万件)“侨爱心”防疫包,收到感谢信息1523条(封)。建立“侨爱云”服务矩阵,在全省率先开通涉侨事务“跨国远程办”,入选全省“三服务”活动十个好典型。慎终如始落实精密智控要求,侨情摸排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一,牵头涉侨智控指标近8个月满分位居全省第一。组建“市互联网医院——海外侨胞、留学生关爱平台”,开通24小时咨询专线,推送“情系游子心 防疫共此时”12场直播,惠及4万余人次。市侨联获评“全国侨联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张文华获评“全国侨联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个人”,市侨联秘书处获评“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黄红获评“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情系桑梓献爱心。鼓励海外华侨、重点人士回馈社会,协助侨贤蔡崇信回湖设立个人公益基金会,助力全国脱贫攻坚和家乡公益事业。引导侨贤聚焦欠发达地区下一代培养,在持续做优82年叔蘋奖学金服务工作基础上,新增由湖州市侨资企业商会奖学金、蔡崇信奖学金、永義奖学金、陆增镛奖学金、刘承桓慈善教育基金、张乃新教育慈善基金、应善良基金等“侨爱心助学行”慈善奖助学金矩阵,累计资助各类项目214个,款物合计超2亿元,惠及2万余人次。南浔区侨联获评“全国侨联系统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集体”。

  固侨基  助力治理践使命

  强化基层建设。以“侨建@南太湖”为抓手,连续三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新建基层侨联组织、网上侨联、侨胞之家等组织阵地219个,实现全市区县乡镇(街道)基层侨联组织全覆盖,实现高校、产业园区、企业、城市社区侨联组织四个零突破。吴兴区历史街区“侨胞之家”获评首批“全国侨联系统优秀‘侨胞之家’”。树立“大侨务”工作格局,建成“基层组织网、海外连心网、阵地服务网”三张网,不断推动侨联工作向纵深发展、智慧化发展。规范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创建,育培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个,湖州桑基鱼塘研学文化交流基地等省级基地6个,南太湖新区翔顺丝绸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市级基地11个。

  持续维护侨益。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浙江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建立市级涉侨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调动18名涉侨法务专家、6个社会调解组织入驻,提供专业法务服务。严格执行涉侨政策法规,侨界群众维权、华侨回国定居、三侨生加分等事宜办结率、满意度达100%。积极宣传惠侨政策,设立“侨法30年”微信专栏,开展“侨商杯”法律知识竞赛,扩大侨法知晓率,累计开展侨法宣传活动120场次,发放资料1万余册。打造侨爱心工程“助医行、助学行、助企行、光明行”等系列品牌,开展“问侨事、进侨门、解侨忧、暖侨心”联访活动,累计帮扶群众1万余人次。

  助力社会治理。以“侨治@南太湖”为着力点,顶层设计“侨贤122——一网两站两室”工作载体,以“侨联出单、侨胞点单、社团接单、群众评价”项目化运行机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探索“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涉侨阵地”联动模式,建成全省首家以护理学创始人命名的“南丁格尔助侨服务站”,创新打造“侨事通智能为侨服务平台”,服务中心城区3个街道24个社区329户侨眷侨属1153余人次、1780余小时。发挥侨界核心智库作用,建立“为侨服务法律工作站”,开办普法讲座540场,受理咨询1720人次,试点入驻南浔区矛调中心,成为群众法律保障“专业直通车”。推动“网上侨联”触网落地,在吴兴区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全市首个由涉侨社会组织自治管理的“榴莲工作室”,以“顾问团、监督员、服务队”三支队伍开展“微治理、云咨询”活动。发挥侨贤智力密集、德才兼备优势,在德清县重点侨村山民村建立全市首个“侨贤议事室”,以民主决策引领乡村振兴,牵线侨企泰普森总投资20亿元文旅项目落户该村,直接拉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10余万元。

  今后五年,市侨联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市委“一四六十”工作体系和省侨联“585”工作体系,迭代升级“侨@(爱)南太湖”系列工作品牌,打造“五大机制、两大平台、五大行动”的湖州侨联“525”工作体系,团结带领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为湖州加快打造“重要窗口”的示范样本,奋勇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排头兵,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不懈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写在市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之际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版
   第08版:区县
聚四海侨心 筑强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