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徐大可,1947年出生。 1976年至1991年在湖州市邮电局菱湖支局工作,历任投递员、机务员、副支局长,1987年入党。
电信,我无悔的选择!作为一名电信人,我目睹过邮电局的电话从磁石、共电、纵横、程控到移动的换装;经历过邮电支局、长途电信科、电信设备科、电信市场部、工会的岗位变迁;也见证了邮电分营、三分天下、主副业剥离的改革历程。
至今夜深人静时会想念当年的同事,会梦回机房和岗位。世界那么大,我看见一点点;人生各不同,我走过一段段。现在回想起来,作为一名党员、劳动模范,我的内心会涌动着一股思绪和力量,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在工作面前、在困难面前,作为中国共产党员,我得冲锋在一线,用行动践行党旗下的誓言。
1976年我当了投递员,年轻气盛浑身是劲,多劳多得勇挑重担,风里来雨里去,上午送三个大队的信报,下午送半个菱湖镇的邮件,任务完成后,吃得香睡得熟,全年无休,也不觉得累,一晃就是一年半。1978年,我考上首届电大电子专业不脱产学习,就是那一年,邮电部提出搞“四化”(电话自动化、电路载波化、电报传真化,投递摩托化),经过遴选和专业培训,我成了一名载波机务员。当培训结束,老局长专门交待,“你是综合机务员,以后凡是带‘机’字的设备都要管。”总机、载波机、电传机,甚至邮政的包裹机、过戳机等都得上手维护。设备故障没排除,我会寝食不安,琢磨琢磨,问题总能解决。时间长了,设备出了情况,那些话务员、报务员会习惯性地喊:“快去叫大可师傅。”
1984年,菱湖支局纵横制自动交换机开通,那可是我省第一个千门自动电话支局。1987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我有了党章的引领和指导;有了入党誓言的提醒和约束;有了身边许许多多同志的榜样和示范。“我是党员”的意识和觉悟,激励着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该怎么能干得更好。1991年,我参加了湖州第一条光缆(湖州—织里—南浔)的工程。那年,我卷起铺盖在织里支局阁楼里一住就是半年,加班加点,传输、交换、电力等配套的工程都要涉及,不觉得劳累,因为我喜欢电信事业,也希望把学的光通信知识用到实践中去。
“改革开放,深圳速度”极度刺激着全社会对通信的需求,电信服务和技术的滞后,怨声四起,让我很纠结。曾在营业柜台外摆摊听取用户意见,调节纠纷;参加业务技能的培训和比赛,以服务水平的提升去弥补通信硬件不足的短板。扩容、扩容、扩容!工程、工程、工程!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场需求驱赶着电信行业设备规模和技术水平的超速发展。
在设备科的5年,程控电话从2期搞到8期,移动电话从2期搞到6期。设备到货,实施扩容工程,不断地对设备进行更新,我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奋战在工程现场。回想起来,那是一段充实、团结、有成就感的时光。
那个年代电信人只知道巨龙科技、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华为技术四家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如今是大浪淘沙,各有沉浮,正是一家靠2.4万元注册资本起家的民营企业,经过30多年打拼,异军突起,这就是华为!想当年,那些在我们机房里施工的华为年轻工程师,我陪他们到干到深夜,第二天一早接着到机房,“华为人”在奋战,他们没回旅馆,只是在机房地板上躺了会儿,接着干,这就是华为的“办公室铺盖”的文化。没有苦哪来甜?没有奋斗哪来超越?我很喜欢“华为人”,我也带着我的团队向“华为人”学习。
没有磨难就没有成熟,没有艰辛就没有收获。1996年被评为邮电部劳动模范。心有不安的是那么多同事的辛苦付出,让我沾光了;心稍稍安的是这不是哪位领导指定,是经过三上三下,工会组织全体职工每人投票的结果。
传递信息的媒介,我经历了铁线、铜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的变迁。电信业飞速进步,我经历和见证了湖州电信发展的重要的节点:1991年第一条光缆开通;1994年电话号码六位升七位,开通了只有三个基站的“大哥大”;1997年移动电话模拟换数字;1998年邮电分营……
30多年了,和同事们在一起摸爬滚,我们一起施工维护、升级优化,改变我市通信的短缺和落后;一起营销拓展,面对市场的压力和竞争;一起服务客户,赢得市场、树立品牌;这一切都历历在目,仿佛昨日,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