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鱼儿从“云端”游向餐桌

市产业集团构建数字生态渔仓活鲜供应链服务体系

  记者  史舒频 

  本报讯  昨天上午,在南浔区和孚镇水产养殖户丁伟杰承包的鱼塘边,一辆辆冷链配送车满载鲜活鲈鱼驶向盒马鲜生平台的配送基地。一天之内,这些鱼儿将根据网上销售订单信息游向长三角地区食客的餐桌。

  “以前不仅操心养鱼,还得自己找销售渠道,经常被中间商压价。如今通过‘庆渔堂’的数字生态渔仓进行销售,直接将产品供应给盒马鲜生、叮咚买菜、三江购物等零售平台,每公斤鲈鱼能多卖1元左右。”丁伟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上半年50亩鱼塘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一年下来起码增加10万元收入。

  记者获悉,市产业集团紧紧围绕数字化改革方向,立足淡水渔业这一湖州特色传统产业,从促进渔民增收入手,依托国资优势组建浙江庆渔堂渔业有限公司,构建数字生态渔仓活鲜供应链服务体系,在养殖环节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养殖户提供智慧养殖服务;在销售环节,与国内各大线上平台和大型商超签订战略合作,积极缩短供应链,打造活鲜交易链条,并推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产地仓和销地仓供应链建设。

  “传统水产养殖就算是养得好鱼,也不一定卖得好鱼,数字生态渔仓则突破传统的低效供应链瓶颈,在养殖户和流通端之间编织一张数字化渔业服务网。” “庆渔堂”董事长沈国洪介绍,通过渔业数据网,及时掌握渔民养殖信息、产品品质信息、检测物流信息、终端需求信息,有效打通产销两端,极大提升了商品鱼的集中分拣、品控、检测与物流能力,实现按批次溯源和订单化管理模式,为市民享用安全优质的水产品提供保障。

  (下转A04版)   (上接第1版)

  对此,依托数字生态渔仓进行销售的养殖户赞不绝口。“以前都是一股脑儿卖给收购方,讲价都是毛估估。”养殖户章利恩告诉记者,如今卖鱼有了标准,“标准鱼”能卖高价,“非标鱼”则进行二次分拣,有些送到加工企业,有些屯养后再销售。据统计,上半年共有600亩鱼塘的水产品通过该数字生态渔仓进行精细化销售,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

  市产业集团介绍,接下来还将充分发挥渔业数据网功能,加强淡水鱼品牌打造和渠道拓展,形成“品牌化+数字化”运营新模式,建立优质活鲜供应链新标准,力争今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争创湖州农业供应链龙头企业,真正让养殖户“卖好鱼”的同时,形成可复制的数字生态渔仓活鲜供应链服务体系并向全国推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启示
马晓晖在调研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建设时强调~~~
~~~
王纲在专题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时强调~~~
孙贤龙带队赴南浔检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时强调~~~
~~~——我市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杨建新主持召开市政协主席会议~~~
市委政法委召开全体(扩大)会议~~~
~~~市产业集团构建数字生态渔仓活鲜供应链服务体系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湖州金融时报
   第06版:助推
   第07版:创新
   第08版:创新
而今迈步从头越
强化要素保障 优化服务配套 聚力推动产业合作区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大民宗 侨外工作联席会议在湖召开
坚持稳中求进 壮大实体经济
精耕细作抓管理 咬定目标争进位
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乡村样本
专题研究数字政协建设工作
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 彰显政法新担当新作为
鱼儿从“云端”游向餐桌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