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船老大的“新三宝”

扫一扫,上南太湖号看更多精彩

  记者  陆晓芬

  7月20日6时,浙湖州货5175船户王振雪检查船舶后,发动机器,打开AIS船舶终端,准备进入太湖,开往江苏常州装载矿粉运回湖州。“空船从湖州穿过太湖需要3.5个小时,重船回来7个小时,跑一趟货大概三四天的时间、 5000元左右的利润。”王振雪笑着说,生长在太湖边,一生就吃太湖饭,现在的太湖越来越美,越来越平安。

  56岁的王振雪开了30多年船,常年跑太湖航线,从15吨的水泥船开始跑,现在已经换成了500吨的罐装船。“人常说世间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撑船苦就苦在看天赌命。以前开船全凭经验胆量,常遇上大风浪或搁浅等情况,比较危险,现在太湖航线就像‘水上高速’,开船不再提心吊胆。”和王振雪一起跑船的船户潘志龙告诉记者,如今船户可提前8小时获取太湖湖区精准气象信息和封湖联动预警,太湖航线等距的航标灯给船户划出了安全航行线,安装在驾驶室的AIS船舶终端屏幕上,显示着船舶行驶轨迹位置,并实时传递至市交通综合执法指挥中心,如有情况可一键报警求助。

  航行安全了,钱赚得也舒心。对于从小在太湖边成长的王振雪和潘志龙来说,太湖是解不开的情结。“以前就住在小梅港附近,因为发展,我们全部搬迁安置到小区里。”王振雪说。现在小梅港太湖入口处,渔人码头游人如织,地标建筑月亮酒店成了“网红”打卡地,曾经的家园变成游客的乐园,他们也觉得很自豪。

  潘志龙回忆,十多年前,这里还只有连片的芦苇荒滩,湖面遍布养殖围网和渔民世世代代吃住的“连家船”。

  (下转A02版)   (紧接第1版)

  上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的湖州人,不但“身处太湖不见湖”,甚至因为蓝藻频发、水质恶化,“守着太湖没水喝”。“这些年政府大力度治理,我们百姓也看在眼里,关企业、拆餐饮船、治蓝藻等,湖水干净了,很多项目也进来了,以前的太湖穷村现在成了香饽饽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他说。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现在你看这太湖水,作为太湖人,我非常骄傲。”王振雪说,如今每艘船舶都安装了生活污水智能柜和垃圾桶,船户利用“船E行”手机APP,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和污水智能扫码排放上岸,不给太湖留一点环境污渍。“预警、定位、智慧监管成为‘新三宝’,我们开船更安心,看着太湖更舒心。”他说。

  金色的阳光洒在太湖之滨,烟波浩渺的太湖风光旖旎。已过五旬的两人又开始了穿越太湖的行驶之旅,眼神温柔且安心,这太湖他们爱得深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满足群众夜间用药需求~~~
~~~
~~~
~~~
~~~我市强化重点工程和设施设备安全检查
~~~——记“湖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者殷斌
~~~
~~~
安吉县递铺街道鞍山村附近公路与部分场点——~~~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民生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专题
   第08版:区县
湖州点亮浙江首盏买药“小黄灯”
我市出台新政推动湖笔产业高质量传承
德清保税物流中心通过验收
夏日田园农事忙
“烟花”升级为强台风
执法有力度更显温度
为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张网”重塑看病模式
​扬尘治理不到位 降尘设施成摆设
船老大的“新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