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沈夏霞
本报讯 南浔区双林镇华桥村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小朱日前向镇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打电话反映:最近村里不少村民都在议论,这几年村里在环境整治中投入不少,但成效并不明显,保洁员也时常见不到人影,也不知道活干没干。
村监察工作联络站得到群众反映以后,及时向镇监察办反馈了这个问题,并由镇监察办和村监察工作联络站联手开展调查,不到一个月,调查结果就在公开栏内予以公开,其中包括了垃圾清运员、长效保洁员的每月工资支付情况、保洁员的工时记录表以及长效管理监督员的监督检查情况,快速消除了群众的疑虑。
基层问题的快速解决,得益于遍布各村社的监察工作联络站。自去年以来,双林镇纪委充分借助“一长多员”(即站长、联络员、网格员、监督员)力量,发挥联络站“零距离、接地气”的监督优势,不定期走村入户,收集廉情民意和问题线索。将监督“触角”延伸至“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群众关心的问题,使“微腐败”无处遁形。截至目前,这股基层力量已累计列席各类会议2000余次,跟进监督工程建设项目60余个,收集并推动解决群众意见建议1300余条,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现在,只要有问题,就可以及时与联络站的站长、联络员联系,他们也经常会来家里坐坐了解情况。”华桥村村民老吴说道。
监察工作联络站不仅建起来,还要真正动起来。为此,双林镇监察办每月召集村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召开例会,及时分析研究监督工作情况,并组织联络站站长和联络站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把业务与学习深度结合起来,不断促动监督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此外,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双林镇纪委还建立了村“网格化”管理、镇片区协作的工作协同机制,在遇到重大的监督检查和专项工作任务时,打破镇村区域限制,抽调部分业务能力强的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组织交叉或联合监督,变“单兵作战”为“集中会战”,既整合力量,又有效排除人情干扰,让监督实效倍增。
双林镇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弥补监察工作联络站监督的专业性和覆盖面的问题,接下来他们将探索培育“村民监督员”,通过“监察工作联络站+村民监督员”联动的方式,引导广大老百姓参与到村社各个事项的监督过程中,增强监督的力量。
与此同时,为积极适应省、市、区数字化改革升级要求,双林镇在南浔区数字赋能清廉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延伸拓展智慧监督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利用微信、钉钉等设置前台“群众端”,围绕村级小微权力、限额工程、资产资金资源等关键领域搭建后台“管理端”,切实为基层监督提“智”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