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国斌:坚定的扇艺传承创新者

  见习记者  王豆豆

  安吉县鄣吴镇,除了是一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的故里,还是一个以制扇而闻名全国的小镇。在这里隐藏着诸多身怀制扇“绝技”的匠人,张国斌就是其中一位。近日,记者驱车来到张国斌的古鄣斋工作室,他正与6位徒弟一起制作扇子,时不时起身指导。

  “从山上的竹子变成手中的扇子要经历10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当聊起制扇时,张国斌的眉眼间便有了笑意,话匣子也就此打开。张国斌之前在制扇厂做学徒,之后去了苏州学习制扇技艺。勤奋好学的他,用热情和努力换取了一身制扇手艺,在2007年,办起了自家的制扇小作坊。

  从事制扇28年,除了继承传统外,张国斌也着力于创新,在熟练掌握各类制扇工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尤其是在鱼燕、花式合青圆头、挫节等扇型的开发设计上颇有研究。在技术含量高、定型难度大的款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陆续获得6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

  张国斌向我们展示了他最新的一项专利——扇子大边骨加工工艺。“我们扇子的大边骨一般都是用胶水进行粘合,但时间久了容易出现脱落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到了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利用相同的原理,解决了大边骨的粘合问题,以此来延长扇子的使用寿命。”张国斌告诉记者。

  对制扇技艺的精益求精,让他的扇子愈发精美。他制作的玉竹镶嵌直方扇、玉竹扇骨分别被随州市久洲艺术博物馆、上海吴昌硕博物馆收藏。2019年,他的扇子作品还荣获得中国“苏艺杯”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制作奖。多年的积累,让他拥有了一批青睐者,多为北京、上海等地的文玩收藏者。

  张国斌是安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两山”工匠,在扇艺传承上,他也是不遗余力,陆续带出了10余名徒弟。在他的倾囊相授下,徒弟们也是各有所成,有的自己开起了工作室,也有的成了制扇工厂的骨干。

  “只要有人来找我学,我就愿意教,毫无保留。”张国斌笑着说,希望能把制扇技艺一直传承下去。找他拜师的也是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大学毕业的回乡青年,刘擎良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自己是鄣吴本地人,父母也从事制扇行业。“为何不跟随父母学习?”记者发出疑问。“母亲告诉我张师傅技艺娴熟,希望我能跟随他学习制扇技艺,学成后继续从事制扇行业,将这份技艺传承下去。”刘擎良说。

  张国斌经常去县内各成校进行制扇教学,参与苏州、广德等地的制扇人才间的交流与学习,并在今年8月于《锦绣》杂志发表论文——《探讨安吉鄣吴制扇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讲述鄣吴制扇工艺的现状与之后的发展。

  “鄣吴镇有着浓厚的手工制扇氛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学习扇艺,镇政府也出台了引育人才的新政策,给予补助和奖励。我们这些老制扇人也会致力于手艺的传承,将鄣吴的制扇技艺与传统发扬光大。”张国斌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版
   第05版:党建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区县
   第08版:专版
清廉家规上墙 自律准则入戏
“红绿黄”管理 致富路同行
“5+7”模式监督村务“眼明耳聪”
“美丽整治”为递铺披上新装
“勤劳小蜜蜂”
共同富裕 善行山川
孝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街道举办招聘会企业人才互结缘
张国斌:坚定的扇艺传承创新者
梅溪一企业再获国家级农业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