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浔找准发力点助推乡村振兴

  通讯员  浔农

  本报讯  “通过合作社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仅在水稻一项上每亩增收300元,我们夫妻还可以去园区的厂里上班,每年能增收4万元以上。”近日,南浔区旧馆街道港胡村村民田来根看着自家承包的水稻田,满脸笑容。

  走进旧馆街道的星光高品质数字粮油示范基地,工作人员正为春耕备耕做准备。基地内,病虫害监测仪、履带自走式撒肥机等先进农业机械配备齐全,通过“数字大田”智能管理平台,可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南浔区乡村各地跳出农业做农业,给农产品赋予了更高的价值,也让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近年来,南浔区坚持大投入、大推进、大建设,全面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全域建设南浔“大花园”,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建成12个美丽乡村小镇、10条美丽乡村景观线,连续3年在市美丽乡村考核中名列前茅,2019年成功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区,走出了一条具有南浔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奏响一曲民富区强、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曲。

  5年来,南浔区打造“五个万”基地14万亩,形成粮食、蔬菜、湖羊和渔业4条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承办全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粮食增产保供工作入选全省争先创优行动“最佳实践”案例,乡村振兴工作获省政府表扬。桑基鱼塘系统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一个好的农业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两天,位于双林镇的华睿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一期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民宿收尾工作。该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主要打造集观光采摘、餐饮民宿、亲子教育、文化挖掘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旅游综合体,被认定为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之一。

  “我们运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行标准化生产,为周边种植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将辐射带动周边200户以上农户增收。”双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园区的二期项目已经在谋划中,将以粮食稳产保供为主线,推广稻虾轮作模式。

  “稻虾共生”模式成为南浔区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的生动实践。目前,南浔区已累计推广稻虾种养6万亩,位居全市前列。随着南浔区不断开拓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1.2%,位列全市第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深度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南浔松阳携手打造区域合作升级版
南浔镇首推人代会无纸化阅文系统
快递小哥收到暖心礼包
强村公司喜分红 集体迈向共富路
善琏党史学习教育实现流动党员全覆盖
志愿服务队 助农防寒潮
南浔科技编织廉政建设一张网
石淙试运营“镇村预约公交”
和孚清廉市监建设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南浔找准发力点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