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梁 通讯员 徐玮 张思源
本报讯 一艘江苏籍运输泥沙船舶因涉嫌进出内河港口未按规定向海事机构报告航次信息,被我市交通执法人员现场责令落实申报工作……近日,记者从市港航管理中心获悉,通过多部门协作治污,我市码头环境提升进度和成效走在全省前列。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为进一步完善港航监管机制,提高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效率,市港航管理中心和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共同建立了“港航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和“防污染监控中心和交通指挥中心联动机制”的“双联模式”。“双联模式”建立以来,港航中心和执法队通过联席会议明确工作重点,通过联动机制落实工作举措,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连日来,市港航管理中心各港航管理所联合水上执法中队检查船只,发现并整改问题76处;“清港巡河”专项检查中,港航中心与执法队再次配合,连续检查12座港口码头,对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等存在问题实行闭环处置。
“去年以来,湖州生态绿港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自从我们联合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共同治理,水上污染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市港航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按照“双联模式”,联合执法力量,坚持港口和船舶两端发力。2021年,全市共新增32个码头船舶生活污水接收点,累计达到162个;完成41套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装置的智能化改造,全市智能化接收装置达到193套;通过“船e行”系统,我市累计接收船舶水污染物16.2万单次,接收污染物总量达1.48万吨,接收量同比增长213.9%,污染物接收总量、转运和处置比例均位列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