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明祭祀渐成新风

我市开展形式多样的祭扫活动

  记者  邵丹红

  本报讯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将至,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群众祭扫服务保障工作,连日来,我市各地积极引导辖区居民通过居家追思、网上祭祀等方式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弘扬文明祭扫新风尚。

  3月28日上午,安吉县举行2022年“竹之韵”缅怀纪念仪式。此次活动首次在“今日安吉”视频号等线上同步直播,1万余人次在“云端”参与这场庄重的纪念仪式,追忆长眠于这片竹林的97位生态葬践行者。在直播过程中,很多市民纷纷点赞这种文明的祭扫方式。“这次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纪念仪式,既新颖又不失庄重,不仅严守疫情防控要求,还能让我们家属在‘云端’共同寄思,了却无法亲临现场祭扫的遗憾。”其中一名家属张先生说。

  变化的是祭扫形式,不变的是无限追思。吴兴区朝阳街道红丰社区日前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来到社区老人陈娟芬、吴彩霞家中,帮助两位老人开展网络祭祀活动。“两位老人都已年过花甲,家中亲人也都逝去多年,而网络祭祀使她们足不出户,便可在网上祭奠自己逝去的亲人。”该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在网络祭祀活动中,老人通过寄语、献花等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文明祭祀、文明过节的意识,今年我市还印发了《湖州市2022清明祭英烈祭扫活动倡议书》,市民可通过中华英烈网、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网站、湖州英烈网等“云祭扫”平台,开展线上献花、留言等活动,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之心、感念之情、传承之志。

  “只要价值观不变,什么样的祭祀形式都应该是可以接受的,网络祭祀就很文明、绿色。”不少市民表示,“不拘泥于‘烟熏火燎’的传统祭祀形式,挖掘节日文化内涵,积极适应网络祭祀新风尚,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图解
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共富路上发挥慈善力量
安吉白茶“明”前突围
供需互助 共同守“沪”
清明节网络云活动启动
我市开展形式多样的祭扫活动
​本月起可申领C6驾照
非必要不离湖 鼓励线上祭扫
今年清明假期全晴天
有“智”者万事竟成
湖州法院“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专题视察发布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