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一堡
进入五月,吴兴区妙西镇龙山村“谷堆乡创”里的蔷薇花开正盛,爬山虎枝叶满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昨天,这里又迎来了一批市民,他们趁着假期空闲带着孩子来体验田园生活,享受农耕乐趣。“乡村有了客流量之后,就有了生机和活力。” 浙江谷堆乡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晓锋说,“谷堆乡创”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
跟很多前往北上广就业的年轻人不同,1987年出生的蒋晓锋对乡村有特殊的感情,选择了回农村创业。2017年,他带着团队,把龙山村的一座废弃老粮仓修复改造成谷堆乡创空间,创建乡村振兴运营中心。通过引进乡村创客、创业团队,赋予老粮仓全新的生命,使之逐渐成为乡村文创、乡村培训、文旅实践的基地。
“乡村振兴是时代使命,年轻人回到乡村发展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有国家政策的引导,也有相关部门的支持,乡村发展越来越好。”蒋晓锋坦言,真正走进乡村后,就会发现其实乡村也是一个资源富矿,有着很多的机会。
去年,蒋晓锋入选第五批中国青年创业导师名单。“作为创业导师,让年轻人来乡村创业时少走弯路是我的责任。另外,我也希望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参与到村庄经营中,持续增加他们的收入。”蒋晓锋说。
据介绍,“谷堆乡创”已经与周边农户联办共享餐厅,满足游客等群体的餐饮需求。现有合作共享厨房11户,农户最高月收入约达34000元,调动了村民积极性。“‘谷堆乡创’吸引了很多城里顾客,农产品销路拓宽了,我也在这里找到了工作。”村民梁秋香笑着说。
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产业兴是推动共富的必由之路,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蒋晓锋一样,长兴县和平镇滩龙桥村90后村干部章健也积极投身乡村,助力村里茶产业发展。刚忙完白茶采摘没多久,现在他又着手村里的千亩生态茶园项目建设。
滩龙桥村有着“江南白茶第一村”的称号,一进入村庄,连片的茶山映入眼帘,满目青绿。村里现有茶园面积1.6万亩,村民靠销售茶叶,人均年收入能达到7.5万元左右。
“我们村是产茶大村,通过签约村民的零散茶园来统一打造生态茶园,
(下转A02版) (紧接第1版)
能整合资源,有效提升茶叶品质,打响品牌,拓宽茶叶销售渠道。”章健告诉记者,为了茶产业发展,他发动党员志愿者、专业合作社、土专家等,向低收入农户免费提供茶叶加工等公益课程,提高农户技术水平,并以大户带小户,助力百姓致富增收。
从爷爷辈种茶开始,章健算是第三代茶人,现在是手工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作为一名手艺人,他经常跟村民交流探讨茶叶种植、培育、加工、销售过程中的技巧和心得。“小章经常对我们制作红茶进行指导,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茶叶销路。”村民王小牛为章健点赞。
成立运营公司、建造茶叶加工厂、开展茶艺培训、推广当地茶文化……在这个春天里,章健对村里接下来的发展,在心里已经有了规划。
近年来,我市全面深化“新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为湖州回村青年在成才发展、社会参与、科技转化、资金支撑等方面提供支持,打通农村青年创业创新绿色通道。目前,我市新建星级青创农场共有119家,培育“新农人”2650人,孵化农村创业典型项目147个。在我市乡村大地上,处处涌动着一股股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