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低收入群体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此次,第四批“共富班车”项目中的党群创富班车,把目光聚焦到推动农村中低收入群众增收致富上。如何开好党群创富班车?班车将经过哪些“站点”?沿途都有哪些风景?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党群创富班车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沈秋。
记者:启动党群创富班车,主要是基于什么考虑,要实现哪些目标?
沈秋:实现共同富裕,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有潜力的板块也在农村。近年来,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在全省位于较好水平,但实际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不管多么好的乡镇、多么好的村,都还存在着一批中低收入群众。截至2021年底,我市可支配收入低于2.2万元的农村群众有3.1万人,困难党员有4500人;同时全市还有大量中等收入群众,亟需拓宽创富致富新路径。推动中低收入群众增收致富,关键是提供渠道平台帮助他们就业创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为此,我们和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省农商银行湖州办事处共同推出了党群创富班车,以建立党群创富联盟为主抓手,重点帮扶中低收入群众就业创业,实现“扩中提低”、共同富裕,更好助力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到今年底,在全市建立1000个党群创富联盟,培育1000个创富项目,覆盖10万名农村创业就业群众,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到2025年实现各项指标再翻番。
记者:刚才您提到以党群创富联盟为班车主抓手,能具体谈一谈联盟是怎么组建的吗?
沈秋:党群创富联盟,是以党组织为引领、市场化为导向,依托特色产业、效益农业等在广大农村建立起的帮富带富平台。主要采取五种组建模式。一是产业协会加盟型,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产业协会等牵头组建创富联盟,吸纳有能力有意愿的群众入盟创业就业。二是农企互动合作型,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富联盟,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群众合作创业。三是创业大户带动型,由创业能人牵头组建创富联盟,吸纳规模较小的创业户、中低收入群众,共同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水产等产业。四是就近投劳取酬型,由从事来料加工业的经纪组织和经纪人牵头组建创富联盟,帮助年龄偏大、不宜外出的农村群众就近就便从事劳动、获取报酬。五是集体经济帮扶型,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发展项目多的村党组织牵头组建创富联盟,帮带有意愿、有能力的群众通过投资金、投资源、投劳力共同创业。
记者:班车发车后,主要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班车开得快、开得稳?
沈秋:我们考虑主要采取五个方面措施,保证党群创富联盟有效实施。一是品牌共育,突出地域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定位,以“抱团作战”方式擦亮打响一批区域化公共品牌。二是金融共惠,设立“党群创富贷”,为经营主体提供最高300万元、创业群众最高50万元的低息信用贷款;推广“红色动力保”,提供最高享受15%优惠投保费率,增加20%保险保障额度;建立“创业风险基金”,对创业失败、生活困难的群众给予补助。三是技术共用,实行联盟内产业技术分享、标准共用、经验互学,培训就业创业群众30万人次。四是销售共营,通过统一接单、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降低群众的创业风险、增加创业收益。五是信用共认,建立资质互认、信用互通、担保互联的机制,让联盟成员共享共用信用体系。接下来,党群创富班车将不断总结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着力打造基层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湖州“金名片”。
(记者 张慧莲)
2022年在全市建立党群创富联盟1000个,培育创富项目1000个,覆盖农村创业就业群众10万人,年度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创设“党群创富贷”专项授信500亿元,配设特惠型“红色动力保”和300万元“创业风险基金”
每年组织劳动技能、就业创业等培训30万人次;到2025年设立创业实践基地1000个以上,培育高素质农民等各类农业人才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