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绿”相映,扮靓浙西南

  浙江丽水,美丽的地名,红色的土地。

  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遂昌支部建立。周恩来、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志士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

  在新的历史时期,浙西南革命老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红”与“绿”的融合发展,让这片红土地展现新图景。

  “红军酒”:醇美隽永 润泽百姓

  “五一”假期,遂昌县王村口镇村民毛建英在自家“红军酒”店铺,一边直播带货,一边招呼游客。游客大多是冲着“红军酒”招牌来的。

  1935年,刘英、粟裕带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开辟了以王村口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毛建英的外公尹华里曾用自家酿的土烧酒为红军伤员消毒疗伤。如今,王村口镇已经成为浙江省红色旅游风景区,毛建英家酿的“红军酒”成为镇上红色旅游街的特色风景。

  “当年鏖战此山中,热血染得乌溪红。鱼水相依深情在,浩气长存月光峰。”这是粟裕将军夫人楚青在王村口镇粟裕将军纪念碑前的题诗。

  “这里有优质的茶叶资源,过去销售渠道不畅。开展红色旅游后,我们把这里生产的红茶取名‘乌溪红’,绿茶取名‘月光峰’,一下子打开了销路。”王村口镇党委书记毛雄华介绍。

  依托红色资源、绿色生态优势,王村口镇近3年来接待省内外学员、游客40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收入2.1亿元,促进农民人均收入每年递增9%以上。

  新举措:生态变现 “点绿成金”

  从青田县城驱车1个小时,来到黄垟镇石平川村护矿遗址公园。园内的11幅浮雕,记录着80年前当地群众在党组织领导下抗日护矿的故事。当年斗争亲历者王永汉老人介绍:“1942年7月,日军来到村里抢钼矿,村里党员和民兵组成一支30多人的护矿队进行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钼矿已是今非昔比。浙江泰正钼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小华介绍:“我们采用的是自动化、零排放、100%废水循环利用的尾矿干排技术,选矿废水也实现循环利用,钼矿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

  推动浙西南革命老区发展,生态价值量化是重要举措之一。2020年5月,基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模式率先在缙云县大洋镇启动探索。国家电投通过向大洋生态强村公司支付约280万元,购买项目所在区域的调节服务类GEP,真正实现“点绿成金”。

  截至2021年底,丽水市累计完成各类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交易5679宗,实现GEP可质押、可变现、可融资。眼下,丽水正谋划打造全国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探索完善碳排放权等生态权益交易制度,预计到2025年GEP总量突破5000亿元。

  浙西南革命老区的产业发展逐步转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新轨道。“丽水山耕”名列全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榜前列,“丽水山居”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53.7亿元……

  2021年,浙西南革命老区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13年位居浙江省第一,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连续6年位居浙江省第一。

  新跨越:数字赋能 绿色发展

  龙泉市黄茅尖是长三角第一高峰,已经实现5G覆盖。目前,丽水全市1899个行政村5G覆盖率达到60%以上。“预计2022年底基本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100%覆盖。”丽水市5G建设联席办公室副主任周再荣介绍。

  在努力提升区域数字化基础建设的同时,丽水市把生态工业作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努力提升区域数字化基础建设,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借助环境优势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一批对环境要求高的高科技企业、智能化工厂纷纷落地。

  在缙云县浙江精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内,一台台全自动机械设备正挥舞“臂膀”,激光跟踪仪正对其进行性能稳定性测试。长达数十米的生产线,员工从最初的20来人减少到6人。“因为工厂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过程都能监控、追溯,这为企业进入高端市场奠定了基础。”公司总经理王祖强介绍。

  新华社记者 方列 

  新华社杭州5月7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红”“绿”相映,扮靓浙西南
我国将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网络治理
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蓄势待发
货币政策发力稳经济 全力以赴纾困市场主体
胜利日阅兵总彩排
遗失启事
关于湖州市中心城区污水零直排工程(苕溪西路)的施工公告
急救知识伴我行
电力营销服务系统升级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