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璐
“我没关系,孩子也成家了,没有后顾之忧。你们哪里有需要我就顶上!”自疫情发生以来,双林人民医院主任护师闵定花就成了大家的“定心丸”,因为只要喊一声,她随叫随到。
“大家照顾我年纪大了,所以急难险重的活都不让我上。那我就24小时待命,另外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门诊综合服务中心处理一些比较繁琐的事情。”今年57岁的闵定花说,作为医务人员,她一直觉得自己在疫情中做得太少了。
但实际上,2020年的春节她年初二就连夜到岗了。那天还下着大雨,她穿着隔离衣、雨衣站在门口,仔细询问每个进入医院的人的流行病学史,把每一个人的体温都测量准确,并严格分诊,严守门口的第一关。
今年3月初,邻近的织里突发疫情,双林人民医院紧急抽调人员驰援织里核酸检测工作。闵定花又第一时间报名,毕竟她曾在传染病病房工作过,2003年非典期间还曾没日没夜地坚守隔离病房两个多月。谁知,在织里支援的第四天,半夜他们又接到命令连夜转战南浔。一夜未眠,大家都累得不行。可是一抵达核酸检测点,每个人都忘却了困倦,手消、采样……有条不紊。
疫情防控形势相对严峻的时候,他们医院一下子抽调了一半以上的人参与一线抗疫,而日常的医疗服务并没有暂停,所以留守后方的医护人员其实并不轻松。
一方面,她所在的门诊综合服务中心就是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开设的,既要负责体检、医保审核、驾驶员面签、咨询等医疗相关服务工作,还要做好和患者的沟通工作。
“来我们这的老年患者居多,所以不管是态度还是工作,都要尽可能细心周到。”她说,有时候老年患者多等了一会儿,因为患病情绪本来就不好,医护人员态度再严肃些,那可能就会发生小口角。这时候就需要她去沟通,“都是同龄人就更好沟通嘛!”
疫苗接种的人一多,她又要去帮忙打针,登记……哪个工作缺人,她就做哪个。
在同事看来,这位已经到了退休年纪的老大姐依然坚持在一线,完全是一份对职业的热爱。
闵定花说,自己从小就羡慕那些白衣天使,所以当年填志愿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护士。“如果再选一次,我还做护士。”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