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
本报讯 “今天又到了一批大豆,这是最近一个多月来,通过‘两段准入’模式申报进口的第13票大豆了,这下我们的生产就不愁没原料了。”德清县浙江新市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外贸负责人吴云说。近日,在该公司的仓库外,一辆载满大豆的货车正在卸货,仓库里面则堆满了数米高的大豆。
新市油脂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从事食用油、豆粕饲料加工等业务,今年以来,已进口非种用黄大豆超8万吨。但在一个多月前,吴云却因为进口大豆不能及时到库而愁得吃不下、睡不着。“4月底,受疫情影响,厂里的进口大豆眼看着就要用完了,而新到港的一批共105个柜的大豆又马上要超期了。”吴云说,当时,已有3票大豆未能按预期到达工厂。而且一票就是100多个集装箱,一般只有7天用箱期,按每天200元/箱的滞箱费,超期使用一天就是2万元的费用,对企业而言是不小的负担。
正当吴云一筹莫展时,湖州海关驻德清办事处综合科科长李晶来企业走访,得知这一情况后,一方面指导企业优化申报流程,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口岸海关通过“两段准入”通关模式优化检验检疫监管模式,货物在完成检验检疫取样后即可先行拆箱还箱,将货物存放到指定仓库,免去了此前需整柜在港区等待检测结果时间长而产生的堆存费及超期滞箱费。“操作上也无需提交纸质材料,节省了单证寄递、口岸部门审核等环节,从申报到可还箱仅需2天。”李晶说。
“因为湖州海关的帮助和指导,我们的原料接上了,生产也不用停了,滞箱、堆存等费用大幅下降,帮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看着大豆陆陆续续运至工厂,吴云告诉记者,目前已采取该模式申报进口了13票大豆,共计2.03万吨。
“我们在推进‘两段准入’保障农产品供给时,提出了优化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要求和模式,提升通关速度,释放海关改革红利。”李晶介绍,近段时间以来,湖州海关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企业近况及存在的困难,对办事企业进行“一对一”指导,实现进出口商品通关监管更高效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