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栋 王家慧
在南太湖新区滨湖街道横塘桥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一场关于增收惠民的党支部会议日前召开,党员们各抒己见。最终,会议建议:提升文化礼堂利用率,以增加村集体收入。
横塘桥村通过召开支部大会和支委会,掀起“头脑风暴”,引领该村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道路上浴火重生、化茧成蝶。
2010年,因周边重点项目建设需要,横塘桥村整村征地拆迁,全村364户村民都被集中安置在梅东花园A区。
由村转居,横塘桥面临一系列发展新问题。为此,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支部兴村、党风正村、党员治村,让“征迁村”走向“正青春”。
支部兴村 村民腰包鼓起来
“每个月都有5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而且工作地离家近,很方便。”焦郎郎是横塘桥村村民,谈起现在的工作,小焦和家人很是满意。
村里征迁后,因没有场地开展纺织和养殖工作,小焦只能在外打临工,工作很不稳定,家里时常因为这件事争吵。小焦的母亲便找到村里,寻求村干部帮助。
“这在村里不是个例。”村党支部书记费雪寅说,“像小焦一样,因为整村征迁,村里七分之一的村民、约200人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为了帮助村民谋业,村党支部、村委会全体党员干部走访了安置小区周边的商场、医院和酒店。“想就业,得有一技之长”,为此,村党支部第一时间跟当地成校达成协议,根据用工需求,定期开设培训班。村民参加培训,取得相应资质后,再由村里推荐至合适岗位。如今,适龄村民实现了百分之百就业。焦郎郎正是通过电工培训,在附近商场找到了工作。
人无业不兴,村无业不旺。解决了村民就近就业问题,村里还不断拓宽致富渠道,让村民腰包更鼓,让集体经济更壮。
2020年8月,横塘桥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和滨湖街道的塘甸村、新桥村等7个村,共同出资成立了南太湖新区第一家强村公司。次年11月,村里就拿到了30万元的分红。
“横塘桥村征迁后,村级留用地的补助,每年有160多万元,但都是‘死钱’。成立强村公司后,拓展了各类业务,村集体有了经营性收入。”在费雪寅看来,村集体有了“造血”功能,远比拿“死钱”更重要。
去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净收益310.47万元,均通过发放老年金、社员分红等方式来提高村民福利。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党风正村 文明乡风树起来
“七一”前夕,横塘桥村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了郎部抗日纪念馆,进一步了解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定期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是横塘桥村增强支部党员廉洁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的重要抓手。“党风正、政风清,才能带动民风乡风转变。”费雪寅说。
一直以来,横塘桥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树立文明新风方面的“桥头堡”“连心桥”作用,通过守好“红色根脉”、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着力提升党风、政风,引领文明乡风新风尚。
红白事铺张浪费之风,一直是横塘桥村久治不愈的“顽疾”,费雪寅认为,换了新环境,不良风俗也要改改。
过去,农村置办酒席不仅名目繁多,还“讲究”。村民王宝财告诉记者,农村摆喜宴都要3天,进场酒、正婚酒、散饭,“一天不能落,不然背后说你小气”。
为了让村民卸下“人情”包袱 ,减轻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负担,横塘桥村成立了由村党支部带头,村委会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参与的“红白理事会”,一边加强宣传劝导,一边要求党员走在前列树新风。
去年,老党员孟金法家摆16周岁酒,他主动将宴席从12桌缩减至8桌:“作为党员,就得发挥带头作用。而且最后算账发现,酒席费用减少了三分之一。”党员率先垂范,村民都看在眼里,乡风逐步正了。
移风易俗,不仅要抓党风、树正风、刹歪风,还要厚植文明沃土。
最近,横塘桥村成立了太极拳队。每天晚上,近50名村民聚在一起,学习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空闲时间变得更有意义了。”太极拳队的陈仕华说。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费雪寅说。如今,横塘桥每个月都会组织义诊活动、养生讲座、手工艺培训等,通过文化浸润逐步让村民实现精神共富。
党员治村 宜居家园靓起来
2017年,横塘桥村拆迁安置工作告一段落。但小区道路坑洼、绿化带当菜地、楼道成了仓库等乱象让村民怨声载道、纠纷不断。村里征迁安置的梅东花园A区还被扣上“环境最差安置小区”的帽子。
“一定要把这个帽子摘掉!”在一次党支部会议上,费雪寅说得斩钉截铁。自此,整治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摘帽”行动迅速开展起来,“党员楼道长”这一基层治理制度也顺势而生。
梅东花园A区共有34栋居民楼、76个楼道,村里44名党员根据片区主动认领1至2个楼道,主抓基层治理,化解矛盾纠纷,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
59岁的孟吉坤,是村里一名“党员楼道长”,也是村民熟知的“修理工”。邻里纠纷、水电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他会立马赶到现场。“群众问题不能等。”孟吉坤认为,能为村民办事,是幸福的。
村里每一名“党员楼道长”,在基层治理中尽心尽力,他们的付出,换来了村民的支持与配合。“有事找楼道长”逐渐被村民熟知、信赖,安置小区管理能力和水平也日渐提升,矛盾纠纷也从原来的一年20多件锐减到不超过5件。
横塘桥村还组建了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乡贤参与的“五老帮帮团”,在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宣传等方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党员治村,梅东花园A区在环境面貌、平安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去年,通过“美丽小区”创建,该小区被评为市“示范美丽小区”。
村民孟顺根看着新的变化,心里满是喜悦:“我们这里处处是风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怎么能不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