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熠烨 黄珺
本报讯 7月20日,刚从湖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首期培训班结业的20名学员收到了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的用工合同。来自黑龙江的小伙子李旭文格外开心,他说没想到这么快找到了心仪岗位。而微宏动力负责人朱葵同样开心,他说:“我反映的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有了眉目。通过前期培训和到厂实训,我相信这批技工可以大大缓解企业用工压力。”
一次调研促成一项措施一月落地。6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在南太湖新区开展助企纾困行动。朱葵提出,虽然各类技能培训众多,但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依然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需求就是行动方向。一边是种类繁多的各类技能培训,一边是依旧无法满足的用工需求,如何破题?市人大常委会紧抓信息不对称这个关键,动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深入了解企业、市场及就业人员需求,想方设法“无缝”衔接。
6月29日,市人大代表易江平提交了一份关于开设新能源专业技能工人订单班、培训班的建议,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可以首先在当前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技能培训上破题,这也是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之一。”市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邵水荣说。
建议办理快速进行。在市人大相关委室的指导下,这份建议几经修改,最终形成了校企合作订单班和企企合作培训班两种可行思路。7月6日,手握这块“敲门砖”,市人大常委会牵头开展沟通协调,市人力社保局直面问题现状,与多家企业、人大代表探讨交流、梳理需求,终于找到了解决路径。
7月9日,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市人力社保局共同发起创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正式挂牌,并于当天同步启动为期10天的首期培训班。此时,离上次调研收到微宏动力相关反映仅过了1个月。首期培训针对的就是新能源产品的安全生产规范、工序工艺流程等内容,力求为员工进厂实训打下理论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开发教学资源、制定课程和培训标准、深化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等方式,进一步摸清企业需求,推出更多像新能源产业培训等方面的措施,让企业用工少‘犯难’。”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副院长王荣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