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智”渔场 未来可期​

这不是水族馆,而是养鱼不用塘的“未来渔场”。一系列自动化应用系统使养殖水产品产量高、品质优、病害少。
新投产的3号智能化养殖车间,巡检机器人在定时检测水质。
成片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降低工厂用电成本。
智慧大屏上一张张实时图表,一串串详实数据,展示着渔业生产全程数字化。
养殖尾水经过5级净化处理后能再次循环使用,养殖全程绿色低碳。

  记者  王洁涵  摄影报道 

  来到3号智能化养殖车间,抬头是一体化的太阳能光伏屋顶,屋里鱼儿在清澈透明的玻璃水池里畅游。银白色的巡检机器人沿着轨道定时检测每一个鱼池的液位、pH酸碱度、水温、溶氧浓度等。不到一分钟,离鱼池几百米远的数字大屏以及手机、电脑上,渔场负责人李小斌就能看到检测的实时数据。

  这么科技感满满的一幕,就发生在吴兴弘鑫立体数字渔业未来渔场。

  该渔场刚被认定为省级首批“未来农场”之一。与传统渔业养殖模式不同,这里养鱼不用塘,而是运用现代立体数字设备和全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等,实现淡水鱼工厂化养殖,引领数字渔业示范和产业提升。

  让鱼儿住进“精品房”,一直是李小斌的梦想。李小斌有着20余年的水产养殖经验,以往外塘养殖总是靠天吃饭,受气温、水质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经过几年的钻研、摸索,2018年,李小斌和朋友合伙成立公司,依托浙大、省级科研单位等提供技术指导,发展起了集约化、智能化立体高效循环水养殖。从投放鱼苗开始,自动投饵、水循环处理、恒温控制乃至最后商品鱼收集装车……每个环节都实现智能化。鱼儿一年四季都能在适宜环境中生长,从此告别外塘里的“土味生活”。

  今年,随着3号养殖新车间投用,李小斌的渔场越来越环保智能。光伏屋顶大幅降低工厂对传统电能的需求,水循环系统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依托大数据计算和智能调控,渔场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

  有核心技术在手,李小斌成功从卖鱼转身为“卖模式”,整套技术在全国多地推广,助力各地渔农增收致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图说
   第06版:思学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数智”渔场 未来可期​
湖羊乔迁 喜住“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