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抓手,牢牢把握高水平打造“六个新湖州”实践目标,湖州市检察机关向人民郑重承诺,全市检察机关将全面提升法律监督工作质效,以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8月16日下午,湖州市检察院召开全市检察机关“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推进会,对五项承诺进行亮晒——
■ 执法司法信息共享
2021年6月以来,湖州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检察院以及市委领导重要指示精神,把信息共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在市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对全市执法司法信息共享情况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材料呈报省委政法委,并建议湖州率先在全省共享试点。11月25日,市委召开全市执法司法信息共享试点动员部署会。12月9日,省委政法委批复,确定湖州为执法司法信息共享试点市。
今年,执法司法信息共享(数据共享管理)进入全省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2”,成为省委政法委八个跨部门跨领域制度之一,也被纳入市委21项原创性改革。数据归集持续增长。截止到7月底,39家单位落实信息供给、16家单位提出需求,实现2823万条湖州政务、政法数据归集导入共享平台;获取执法、司法数据160万条。数据应用成效明显。全市检察机关依托共享平台建立有效应用场景模型126个,全省12项场景应用入选2项,全省17项专项监督入选5项,全省第一批9个推广复用模型入选3个,全省18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案例入选4个。数据共享效应初显。联合市司法局,开发社区矫正执行一体化应用,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和行政处罚两块数据进行碰撞分析,实时推送社矫对象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提醒司法行政部门及时进行收监;联合市卫健委,通过执法司法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医疗领域强制报告一件事自动预警平台建设。
■ 深化乡村微检察
“乡村微检察”工作机制于2019年初在安吉县检察院首先创建。同年10月,“乡村微检察”写入《湖州市法治乡村建设条例》。2021年9月,出台《关于深化乡村微检察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建立检察官联系村(社区)制度,通过微办案、微调解、微触角、微监督、微帮扶、微普法、微服务等工作,为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检察产品,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乡村(社区)微检察”工作开展以来,湖州市检察机关用“微检察”服务社会“大治理”,构建了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检察服务保障指标体系,在全省率先与省农科院共建乡村振兴领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联合多部门建立检察机关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乡村(社区)微检察”相关工作纳入市“解纷无忧”共富班车。
全力推进检察进村社工作。共走访村(社区)589个;开展检察宣传进村(社区)61场次,受众3819人;开展检察听证进村(社区)44场次,线下参与486人,线上观看2万余人;排摸线索241条,办理监督案件81件;办理乡村微检察案件183件。聚焦“三农”领域问题,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立案办理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案件13件,涉及耕地600余亩。聚焦特殊群体权益保护。制定《依法办理涉扶贫领域刑事案件若干意见》,开展弱势群体信访件排摸梳理,办理司法救助119件,决定救助金额149.4万元。联合多部门建立检察机关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构建“1+N”救助格局。
■ 深化生态检察集中办理机制
湖州市检察机关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两级检察院生态检察案件集中办理工作模式,一手抓生态检察案件办理,一手抓生态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今年以来,湖州市检察机关不断深化该工作模式,以实际行动坚决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政治责任,同步发挥“四大检察”职能,树立“重要窗口”意识,依托丰富的检察实践,协同公安、法院、司法、环保、林业、农业、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调动各方力量支持生态检察工作,推动生态检察实践由“串点成线”向“强片拓面”跃升。
一年来,生态检察融合履职成效明显。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四大检察”融合履职率为31.8%,较上年同期上升9.8%。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全市共办理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类公诉案件115件219人,审结87件125人,起诉27件47人,不起诉60件78人。立案办理生态类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2件,发出检察建议38份,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件。立案办理生态类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6件,起诉16件。生态检察工作机制日趋完善。联合出台《关于建立预防性生态公益诉讼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将生态检察公益诉讼的关口前移。制定《湖州市检察机关生态类刑事案件办理细则》,在全市范围内统一生态检察刑事案件办理标准,让生态检察刑事案件办理更加规范。生态检察工作影响力不断扩大。成功办理全国首例“COD去除剂”刑事案件,立案办理省政协重点提案古银杏等古树名木资源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
■ 检企同行365助企纾困专项行动
湖州市检察机关以“检企同行365助企纾困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企业刑事合规工作,实现涉罪企业的有效整改、长效监管、诚信自治。当好民营企业法治护航员,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通过企业码,面向全市4000余家规上企业开展问卷调研,通过16大问题近100项要素指标,梳理总结本地企业合规经营司法需求。牵头22家市级单位建立起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评估工作体系。围绕企业内部贪腐、知识产权保护、危害税收征管秩序等企业重点涉法涉诉问题及风险,实现各区县检察院办理涉企刑事合规案件全面覆盖,通过专业评估、动态监督、公开听证及刑行衔接,推动刑事合规与行政合规的融合,个案治理与行业治理的融合。完成“检企同行365-司法护企平台”的开发建设工作,设置六大版块、17项业务,建立务实、有效的检企线上联络平台,通过对涉企重大涉法涉诉线索的跟进监督、涉企风险的评估预防,实现数字化风险预警与线下治理保障相联动的工作模式,助推企业合规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一件事应用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为破解强制报告责任主体知晓率不高、报告内容不清、路径不畅等执行困境,湖州市检察机关靶向施治,以“我管”促“都管”,督促、协同责任部门聚力履职,会同卫健委、公安等职能部门启动“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一件事应用”。构建集监测预防、发现报告、研判转介、帮扶干预、督察追责于一体的强制报告多跨协同工作系统,实现涉未性侵领域的报告、办案、救助一体化、系统化、闭环化管理。
“一键报告”,推动制度执行从个体自觉转向程序必经。在市域医院诊疗系统中增加强制报告自动弹窗模块,实现未成年人就诊即有报告弹窗预警。设置识别标签,明晰报告内容。在卫生系统上建设数据采集分发平台,报告数据第一时间流转至公安机关,并同步推送检察机关备案,切实化解强制报告“落实难”和“报告难”。“一链闭环”,实现办案监督、系统治理有效衔接。构建多功能、跨部门、全流程的线索流转闭环系统。推行同步监督、系统监督的工作模式,实现检察监督全链覆盖,保障制度有效运行。打造多部门参与、一站式流转救助体系。在依法从严打击犯罪的同时,联合司法、民政、妇联等部门,为有需求的未成年人提供困境救助、法律援助、家庭教育指导、心理支持等综合救助措施,有效解决侵未案件的“救助难”。“一体推进”,形成合力共促“一件事”改革。目前吴兴区(试点)已出台《医疗领域强制报告“一件事”应用标准》《强制报告多跨协同一体治理的实施意见》,聚焦关键节点、敏感问题,细化操作规则和流转标准。试点地区党委政府将该项制度纳入改革攻坚项目,凝聚各方合力,加速改革的推进。
文/王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