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州市入选浙江省东西部协作案例

  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

  2018年4月,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希望捐赠1500万株“白叶1号”茶苗,帮助西部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5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按照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安吉县把茶苗产业帮扶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携手四川青川、湖南古丈、贵州沿河和普安、雷山三省五县,推动“白叶1号”茶苗种活、种好、种出成效。

  截至目前,安吉县累计捐赠茶苗2240万株,种植面积达6217亩,成功带动2064户6661人脱贫。该产业扶贫模式被评为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报告会东西部协作与定点扶贫优秀案例,黄杜村党总支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发展湖羊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

  湖州市南浔区把发展湖羊产业作为助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两地密切协作,共建湖羊产业园,持续实施“湖羊入川”“湖羊致富”“湖羊万户奔小康”工程,打响“广安湖羊”品牌,推动由“输血”到“造血”,实现“一只湖羊富一方百姓”。

  在做法上,创新种养循环、幸福农场、种羊基地、入户散养四大模式,建设万头湖羊种羊基地、打造湖羊种养生态循环示范、推行湖羊致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湖羊万户奔小康工程、构筑湖羊产业发展链条。

  “湖羊入川”入选“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和2021 年全国东西部协作培训班典型案例。

  借力德清模式携手打造乡村振兴高原样板

  2021年以来,湖州德清驻小金帮扶工作队充分借力德清农村综合改革经验集成经验,充分整合东西部资源,投入各类资金2300余万元,引导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3家高校,上海登龙云合建筑设计、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等9家企业及社会组织参与共建。

  通过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兴”;实行整村全域打造,实现环境“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庄“富”;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实现组织“强”等举措,助力小金县达维镇冒水村、四姑娘山镇双桥村、沃日镇木栏村、宅垄镇蕊丰村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力争将小金县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成为可借鉴、可复制的对口支援典范、乡村振兴高原样板。

  长兴县助力汶川县来料加工转型升级

  2021年6月,湖州市长兴县接过帮扶阿坝州汶川县接力棒,把推进产业协作促进就业作为深化浙川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扣汶川来料加工产业发展,从“原料供应、技能提升、系统应用”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推动汶川来料加工向来单制造转型。

  之前汶川来料加工业务受外贸出口等影响,面临订单不足、车间停工、员工流失等问题,直接影响员工收入。长兴县把保供应放在首位,一方面积极对接义乌相关企业继续加大订单供给,另一方面立足湖州实际,努力挖掘新订单。 

  目前建设来料加工车间37个,带动从业人员超过1500人,人均增收超过每月1300元,其中吸纳就业困难人员241人,走出了来料加工就业致富新路子。

  南浔区构建“六无六有”救助体系助广安区低收入群众增收

  南浔广安两地聚焦群众关切、聚焦民生保障、聚焦特殊群体,借鉴南浔经验做法,坚持将夯实基础与立足长远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兜底保障与造血扶本相结合、分类实施与统筹推进相结合,建立健全“六无六有”(学无忧、业无忧、居无忧、行无忧、水无忧、电无忧,险有免、产有扶、病有助、妇有帮、教有伴、残有助)帮扶救助体系,实施可持续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众小康生活工程,助力广安区农村低收入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目前通过东西部协作平台筹集资金3000万元左右,用于“六无六有”综合救助工程,成为低收入群众致富增收的强大推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专版
   第08版:图说
为谱写东西部协作新篇章贡献湖州力量
湖州市入选浙江省东西部协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