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十年·湖州精彩蝶变

勇当绿色低碳发展探路者 奋力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昨天下午,中共湖州市委举行“‘浙’十年·湖州”主题新闻发布会,以“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为主题,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新时代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变革,以及在新征程中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

  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州的改革发展一直十分关心,在浙江工作期间,先后13次对湖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先后12次对湖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赋予湖州“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新期望新要求。十年来,湖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湖州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

  回顾这十年的生动实践,湖州之所以能够交出一张高分报表,“核心密码”就在于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5大战略指引”和“11方面重要遵循”,坚持不懈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把“金钥匙”。未来五年,湖州将牢固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推动湖州大地呈现一幅更具实力活力、更显品质人文、更加美丽幸福的新图景,为全省推进“两个先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十年巨大变化,主要体现为“四个蝶变跃升”

  湖州大地的“四个蝶变跃升”,是十年来我们伟大祖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缩影。

  综合实力的蝶变跃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66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645亿元,连续跨过2个千亿台阶,年均增长7.8%。在全国百强市榜单中,湖州从第91位跃升到第46位。

  城乡品质的蝶变跃升。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54.8平方公里,是2012年的1.72倍。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率先、全省首个实现市县全国文明城市全覆盖的地市。

  发展活力的蝶变跃升。全市各类市场主体从19.9万户增加到46.6万户,上市企业从13家增加到46家。营商环境指数列全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第35位。

  民生福祉的蝶变跃升。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2987元增加到679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188元增加到41303元,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5∶1,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均超过50万元。

  ■ 十年生动实践,“核心密码”在于坚持绿色发展

  这些年来,湖州始终站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高效能治理,勇当绿色低碳发展探路者,奋力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这十年,是湖州“逐绿前行”绘就风景画的十年。湖州坚持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三美同步”,在美丽浙江考核中实现“十连优”,“五水共治”八夺大禹鼎,全面打响了“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品牌。先后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级生态区县全覆盖,安吉县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安吉鲁家村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安吉余村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由湖州主导制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上升为国家标准。

  这十年,是湖州“因绿而兴”实现大赶超的十年。湖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以南太湖新区和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为龙头的“2+8”高能级平台体系,统筹实施西塞科学谷等“五谷丰登”计划,加快培育以绿色智造为特征的八大新兴产业链。两次被国务院评为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9位、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第29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第30位。这些年的高质量发展,也使湖州前所未有地走进“聚光灯”下。湖州先后成功承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安吉分会场活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

  这十年,是湖州“绿满金生”厚植新动能的十年。湖州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各领域改革,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际滨湖度假大会、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落户湖州。今年5月,联合国秘书处在中国设立的首个直属专门机构——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在湖州挂牌成立。7月,国务院又批复同意湖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湖州大力构建“铁公水空”一体化现代交通网络,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国同类型港口首位。随着湖杭高铁、沪苏湖高铁的逐步建成,到2024年,湖州将实现所有区县通高铁,30分钟可达上海、90分钟可达长三角所有地级市。

  这十年,是湖州“以绿惠民”迈向共富路的十年。湖州始终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绿色样本,推动生态红利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百姓福利。湖州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市域缩小城乡差距试点市,去年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同时,我市用心用情做好东西部对口协作工作,安吉黄杜村捐赠白茶苗助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做法,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湖州坚持“四治”融合,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在全省实现平安湖州“十五连冠、金鼎加星”。

  ■ 未来五年,湖州将努力实现“五个新”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今年2月,湖州市第九次党代会召开,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奋力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的奋斗目标。今年6月,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了湖州“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新目标新定位。未来五年,湖州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实现“五个新”: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加快培育八大产业链,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6000亿元。

  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持续深化共同富裕重大改革,全面推进“扩中提低”改革,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要缩小到1.6∶1以内。

  城乡面貌呈现新景象。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水平建成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社会文明成为新典范。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高水平创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迭代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高水平建设平安湖州、法治湖州。

  数说这十年

  综合实力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66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645亿元,连续跨过2个千亿台阶,年均增长7.8%。在全国百强市榜单中,湖州从第91位跃升到第46位。

  城乡品质

  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54.8平方公里,是2012年的1.72倍。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率先、全省首个实现市县全国文明城市全覆盖的地市。

  发展活力

  全市各类市场主体从19.9万户增加到46.6万户,上市企业从13家增加到46家。营商环境指数列全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第35位。

  民生福祉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2987元增加到679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188元增加到41303元,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5∶1,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均超过50万元。

  文/崔松云  图/项飞  王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勇当绿色低碳发展探路者 奋力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