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路时刻
今年8月12日,湖州上线了绿色文明生活数字化应用,该应用涵盖了12个具有湖州本地特色的使用场景。市民只需打开南太湖号App,点击下方“服务”栏目,找到“绿色文明”,就能每天参与打卡获得积分,养成绿色生活好习惯。
引导市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湖州早有行动。
2015年7月27日,湖州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提请审议设立“湖州生态文明日”的议案》。会议同意这项议案,决定自2015年起,把每年8月15日设为“湖州生态文明日”。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0年时间里,湖州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也越发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还得靠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只有人人、时时、事事追求绿色,才是真正的生态文明。”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副主任陈婷婷当年参与了该项工作的推进。她说,“受安吉‘生态日’的启迪,最终,通过设立纪念日的形式,打开了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在首个“湖州生态文明日”当天,我市以“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为主题,通过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深入浅出地宣传了护水、节水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利用新媒体,让水生态融进更多的群众生活。
节日的仪式感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当年,全市农村“家庭护水公约”实现全覆盖,护水成为老百姓的自觉行为。企业主动依靠技改为治水献计出力,还以投资、捐助、认建等形式募集治水资金,全民治水机制日趋完善。当年,湖州获得全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
探路实践
从“这一天”到“每一天”
今年8月17日,安吉县开展了当月的生态文明建设“集中推进日”活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难点堵点问题,该县干部奔赴一线,用实际行动护美绿水青山。月月行动,安吉已经坚持了近10年。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增强群众生态意识,是确立“湖州生态文明日”的初衷。这些年来,我市每年都精心组织“湖州生态文明日”活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无废城市……浸润着生态理念的丰富活动,来到了企业、群众身边,也走进了他们的心里,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生态自觉逐步形成。
为推动生产方式转型,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先后对纺织、印染、蓄电池等10多个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关停“小散乱”企业3000余家,整治提升1520余家,其中,铅蓄电池企业由225家减少到16家,产值增加了14倍,培育了天能、超威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供应商。
2021年,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湖州又在全国首创提出工业“碳效码”,从企业碳排放强度、行业利用效率、用能结构3个维度进行评价,自动为每个企业生成自己的专属码。企业可以依“码”自主进行低碳改造,改变了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主导的节能减排模式。
市经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湖州市已有3800家规上工业企业评价赋码,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超9成,在全省率先实现5000余家规下工业企业评价赋码。2021年,依托工业碳效改革,水平对标等级提升的企业有331家,效率对标等级提升的企业有628家。
绿色低碳,就在老百姓的身边,涉及到吃、住、行等方方面面。2017年,我市出台《关于开展生活方式绿色化行动的实施意见》,启动“7+N”重点领域绿色生活创建,2019年,开展绿色生活方式十大专项行动。一边大力推进绿色智造、低碳交通、零碳建筑等工程,一边鼓励公众节约能源、低碳出行、节约用餐,努力形成低碳节约新生活方式。
今年6月,我市又发布了全国首个绿色生活领域地方标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生活评价通则》,该标准实现了绿色低碳实践可量化、可评价。“以绿色快递服务为例,对照标准,今后湖州将通过推行快递包装可循环化,在快递网点逐步禁止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的使用等,量化推动绿色生活转型发展。”市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处长夏晔平说。
从践行生态文明的“这一天”到“每一天”,湖州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绿了。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达1600多万平方米,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市纯电动公交车占比达到100%;正在创建42个未来社区项目,在“未来”过上绿色低碳生活渐成现实;垃圾分类方面,47万余户家庭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市民参与度达到94.6%、支持度达到98.8%。
领路未来
共同守护好自己的家园
今年8月15日,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低碳生活与人居环境论坛在我市举行,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围绕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畅所欲言。湖州向大家展示了近年来在低碳生活和人居环境方面的创新实践,着重介绍了全省首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之一的南浔頔塘未来社区。当听闻该项目整体综合节能率约54.4%时,与会代表纷纷点赞,并表示值得推广。
像湖州这样自觉践行生态文明、努力绿色转型的生动案例,在中国大地不断谱写。全国多地以设立节日为抓手,开展生态文明系列创建活动。“贵州生态日”,贵州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上山植树,省领导带头巡河巡山;“西安生态日”,在前期活动中,着力解决环境整治、行为规范等层面的问题,在后期,则着力解决工作机制、生产生活方式等层面的问题……
在纪念日仪式感的带动下,这些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化为广大企业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全国涌现出一大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约26%,废钢、废纸利用量分别达到约2.6亿吨、5490万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450万吨。
在2018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
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外出就餐,大家争点小份菜,以“光盘”为荣;大家习惯把室内空调调到适当温度,更换使用节能灯;选购衣服时尽可能选择环保面料,而且把二手衣服分门别类,回收利用;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短途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低楼层居民多爬楼梯、少乘电梯……
今年5月,由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等单位共同编制的团体标准《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发布,推荐了衣、食、住、行、用、办公、数字金融等7大类40项绿色低碳行为。这一文件的出台,对消费领域行为碳减排进行量化,填补了公民绿色行为碳减排量化评估标准的空白,有助于评估测算碳减排行为。
用自己的努力付出守护好自己的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多的领域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下降40%至45%的目标,2021年又同比下降3.8%。随着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要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中国已经成为社会新风尚。
记者 王炜丽
朋友圈
一脉风雅,万象湖州。这座具有近2300年建制史的江南古城,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不断探索创新,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尤其是设立“湖州生态文明日”,引领全体湖州人民增强生态意识、践行生态文明,“湖州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和湖州一样,贵州也有属于自己的生态日,自2017年设立“贵州生态日”以来,贵阳积极组织活动,传播生态理念。这些年来,贵阳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天空俯瞰贵阳,这是一座被绿色包围和覆盖的城市。这里被誉为“绿色氧吧”,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6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9%;这里是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55%,全市建有各类公园1025个,颗颗“绿色明珠”串成“千园之城”。
如今的贵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生态供给、增进人民生态福祉。希望能有机会“牵手”湖州,一起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