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击问病”查隐患 “阳光医疗”惠民生

  记者  陈虹  通讯员  潘建兰

  本报讯  “多余一颗就意味着患者要多承担近百元的耗材费用,这个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日前,在长兴县中医院质管科牵头组织的一场“直击问病”会议上,由医院质管、医务、医保、药剂、纪检以及临床医生组成的专家组成员提出,要对某种耗材规格单一问题进行整改。

  长兴县中医院的“直击问病”活动已连续开展多年,是提升医疗质量的手段之一。同样的产品,因厂家不同导致的规格、价格差异问题在临床十分常见。本着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群众负担,防止腐败滋生的原则,医院举一反三,以价格高、浪费为重点监管因素,对耗材、药品等领域进行检查。

  “同样的药物,针剂和口服药的价格相差很大,以某种药物为例,价格分别是45.3元和3.75元,如果查出满足口服用药条件的患者却在输液,我们就会组织临床专家组跟进了解原因。”长兴县中医院“直击问病”专家组成员、药剂科主任王秋华介绍,除此之外,医院在内部软件系统中设定,同类型药品首选国家集中采购药品。“如果医生开具的是非集采药品,需通过院内申请流程审批,审批通过方可使用。”

  据了解,自药品零差价、集采平台统一采购等政策实施以来,降低了医院滋生腐败风险,但若不加强监管,隐患问题则永远可能存在。“打个简单比方,同样是集采平台上的药品,对药企而言只有占领更大的市场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监管医生处方权,不断地自查自纠,为的就是堵死风险点,对我们的医生进行保护。”长兴县中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燕介绍,近年来,医院借助信息系统,加强对院内合理用药、高值医用耗材、医疗核心数据实施精准监控,加强行医过程线上“阳光”留痕管理;通过系统分析汇集门诊、药品等核心业务数据,牢牢管住了医生手中的“处方权”。

  建设清廉医院是保障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回应群众关切和期盼的基础工程。长兴县中医院把清廉医院建设纳入高质量发展总体布局进行谋划,聚焦过度医疗、收受红包回扣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病灶”,持续释放全面从严的强烈信号。下一步,医院将继续深化清廉医院建设体系,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清廉医院建设成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美丽中国·湖州“碳”路③
   第06版:时事
   第07版:区县
   第08版:专题
紧盯耕地“非农化” 守好监督“责任田”
送课下乡 护农增收
乡村课堂 多彩暑期
服务走进大棚里 温暖送到心坎上
送学上门 传承精神
志愿服务 扮靓家园
禁毒宣传 巾帼助力
助企纾困 送上金融“及时雨”
剪纸活动 共倡清廉
“直击问病”查隐患 “阳光医疗”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