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邵丹红
本报讯 “医生,老人平时有高血压,有什么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吗?”“平时多注意,饮食要清淡,避免情绪激动”……近日,在南浔区南浔镇城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云诊室里,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多参数检测仪”,为86岁的胡玉英老人开展远程问诊服务。不到半小时,老人的问诊需求得以解决。
老年人能享受到这样的智慧养老服务,得益于今年的省民生实事——“智慧养老院建设”项目与“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服务终端配置” 项目。今年以来,南浔区民政局投入200余万元,在全区13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家社会福利院安装了智能服务终端,“贴身管家”时时照护,开启了养老服务“机器助人”时代。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服务终端主要涉及智慧助餐、健康支持、无感检测三大养老服务数字化场景,无感检测还包含了智慧送餐、远程问诊、指标管理等八大基础功能。”该区民政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姚小莉介绍。
数字赋能为养老机构里的老人带来多种新的体验。在南浔的1家社会福利院,82岁的沈丽英老人正通过“视频智慧交流机”与家人视频聊天。“这里服务很好,跟住在家里一样,这两天的饭菜也不错,挺开心的。”沈丽英和家人述说着近况。
“在这里,每位老年人的床边配备了智能药盒,能够定时提醒老人吃药。一旦老人没按时吃药,护理员的手机终端上就会有反应,护理员会及时提醒老人。”该社会福利院负责人庞莉诺介绍。此外,每张床位还安装了智慧床带,老人半夜离床超时也会发出警报。
“我们将通过实施老年人精准智慧画像,探索建立‘以需定供’机制,同时拓展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智慧居家照料中心、智慧老年食堂,推广‘智能为老’产品应用,让老年人享受无感化、便利化、优质化的养老服务。”姚小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