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则名
本报讯 得益于浙江大学湖州市蔬菜联盟省级专家组组长汪炳良的技术指导,吴兴区八里店镇移沿山村金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日前培育的一款新型甜瓜,入选了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目录备案表》。“这款新型甜瓜发育期短、抗病性强,爬地栽培采收3茬亩产量约4000公斤。”企业负责人施星仁介绍,和浙江大学的技术专家一起携手种地,其实源于11年前的一次校地结对活动。
彼时,农技老师“出身”的施星仁刚从单位辞职,虽然此前已在农技领域工作多年,但农创客实践起来并不容易。当时,湖州与浙江大学探索共建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中心,浙大派出12名首席专家常驻中心,汪炳良是其中之一。
此后,汪炳良和团队每年至少有150天在“金农”驻点指导。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的不同效果、水肥管理和育苗时间的节奏把握……在田间地头同吃同住,施星仁和汪炳良的生物钟也与蔬菜幼苗的成长同步。有了“最强大脑”的助力,施星仁坚持每年推出蔬菜瓜果新品种,累计获得12项国家专利,其中1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类蔬菜新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蔬果农产品从引种选育到示范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技发展中心专家叶飞华介绍,据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调查,我国经营蔬果种子的持证企业达4108家,但专营种子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A证)仅10家。
“蔬果育种承载着保障良种供应的重任,但小作坊式的育种模式限制了新技术普及应用效率。”以问题为导向,今年,施星仁启动新计划:打造建设长三角区域最大的蔬果育种推广基地。
在移沿山村的南侧,建设中的蔬果育种推广基地已经雏形初显。“种子好比农业的芯片,我们以每年3000万株的培育能力为目标进行高标准建设,优化科研成果在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顺畅转移的渠道和互惠机制,预计明年初就能完工。”施星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