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邵 鼎
本报讯 眼下,位于南太湖新区的湖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内生产一片火热。受新能源汽车产业良好发展态势影响,今年凯金新能源加快了核心产品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力度,生产销售保持增长,目前生产车间内12条生产线全部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企业负责人介绍,到7月的总产值同比增长了2.2倍,接下来凯金新能源将进一步关注整个产业链供给端的动态,努力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我市企业经营面临多重压力,但近期通过充分挖掘市场潜力、科学研判市场定位,一批中型企业的“集体爆发”为工业经济注入了一股源动力。数据显示,1至7月,221家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7.7%,快于面上增速4.7个百分点。
“通过对这些企业的分析发现,围绕产业链下游终端,开展产品创新是中型企业释放活力的关键。”市经信局负责人说,中型企业的体量有限,更多是作为整个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而存在,体现价值的核心就在于产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全市企业工业创新意愿高涨,目前已有天马轴承、三一重工等16家企业,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库;巨人通力、洪波科技等60家企业,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库。科创平台的搭建孕育出源源不断的好产品好技术,1至7月,全市新增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备案698项,通过专家鉴定(验收)213项。
企业精修内功的同时,来自政府层面的助力也不断提升发展信心。为拓宽企业销售渠道和提升市场份额,目前我市正组织区县安排6场产业链对接活动计划,力争实现市县两级产业链对接活动全覆盖。
结合《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我市还运用对标系统摸排发展潜力较强、研发能力强、细分领域排名领先的企业,对75家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服务。“通过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上云用云、工业设计等方面一对一服务,我们希望培育更多具有‘专精特新’特质的中型企业,夯实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市经信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