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家慧 崔松云
本报讯 一场“实干争先·奋斗有我”红色故事会巡讲日前走进南太湖未来城工地现场,来自南太湖新区“后浪”宣讲团的成员用朴实的语言,传递红色正能量。“把学习阵地放在工地,让我们更加直观、及时地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激励我们坚定信念、拼搏奋斗,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工友汤赫说。
这是新区探索新时代宣讲的生动实践。为了打通理论服务“最后一公里”,新区采用分众化、沉浸式宣讲模式,让理论宣讲在基层落地开花。“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不仅便于群众接受,更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后浪”宣讲团成员张炳璇说。
新时代宣讲不仅要形式新,更要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今年以来,新区充分发挥老宣讲员传帮带作用,持续挖掘“95后”“00后”宣讲员,为宣讲员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截至目前,全区共排摸优秀宣讲员200名,其中“90后”宣讲员占比94%,今年宣讲场次已达到400多场,宣讲阵地村社覆盖率100%。
为了解决部分宣讲员不会、不懂宣讲的问题,新区将理论宣讲和不同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创编了《南太湖之声》《西塞共富之约》等优秀课程,并邀请市委党校教师培训、备课示讲,让宣讲更接地气、冒热气、添生气,让广大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宣讲的舞台。日前在杨家埠街道塘口村荷花塘公园,杨家埠派出所民警陈飞为该村村民宣讲了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据悉,陈飞还是湖州市2022年第二季度“湖州好人”称号获得者。
据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湖州好人”为典型,将理论和故事送到农户家院、田间地头,是创新宣传工作的新路径。“我们老百姓就爱听故事,陈警官不仅讲党的政策,还结合了自身经历,让我们听了很动情,以后这样的宣讲,我还要参加。”塘口村村民施凤贤说。
为了新时代宣讲又“潮”又“燃”,新区还创作推出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融媒体产品,通过学习强国、微信、微博、抖音等线上转发,将线下课堂以短、平、快的方式转为手机课堂,让宣讲内容得以在网民中传播,让“云上”宣讲有声有色。
接下来,新区将充分利用好各个宣讲阵地,讲述老百姓喜欢听、听得懂、代入强的理论故事,以具体事例讲透政策,以真情实感打动群众,以“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在营造人人讲、人人学、人人践行的浓厚氛围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